笔趣阁>军事历史>标铜>第十三章 佽飞禁旅严千帐 1
子比起道理更能教育人,在前次一战中吃过大亏的哥达央部如今最为老实,只能夹着尾巴做人。因为黄家在城中的竭力搜捕,大食商人已经呆不下去,纷纷卷铺盖走人,对于这样的情况经略司并没有太多干涉,只是让黄顺之转告他兄长不可太过,毕竟文莱城还是个通商口岸。

徐玄策每周会来城中巡视几次,每次都是朱大钊一起,说是陪同,其实也是因为管着文莱城的城防改建,旧有的城墙都是以木板围定的一块,在最新的规划中,工部的意见是全部拆掉,只在重要路口建立小型地堡扼守。

“城中的控制还是要再加强。”

“拆了城墙会好上许多,不过最要紧还是我们的干部太少,必得加紧培训才是。”

现在预计在地堡职守的都是穿越者,最多轮换带上几个学兵,人力一铺开当真是捉襟见肘。

朱大钊不以为然,“一个合格的能够识文断字还能办事的干部,没个五六年哪有那么容易培养得出来,没有干部就得窝在婆罗洲不对外扩展了?”

“以军事实力论,现在就扩张还是可以的,不过如今基础不牢,以后难免要地动山摇,这一条我还是赞同政事堂的看法。”徐玄策说的自然还是政事堂的老一套,并没无什么新鲜感。

城中比起往日已经萧条了不少,一半是因为大食商人被抓去不少,另一半则是因为其余许多商家都跑去了毛拉地的港口。虽然之前黄家代表宋人在城中大肆搜捕,但大食人在婆罗乃本就没什么好名声,尤其在风俗习惯上和本地人也多有冲突,和善于入乡随俗的汉人颇不相类。虽然因为利益关系,团结在这些人周围的不少,但与其有矛盾的土人和汉人则更多,加之如今都城中那位有着几分大食血统的素檀已经成了壁挂,一时反攻倒算之辈蜂起,若不是政事堂后来派军弹压,还指不定城中会杀得什么样子。

也是因为这个,原本还有过考虑成立的礼部民族宗教司也被叫停,大宋的疆域内将不会再有任何民族、宗教的问题,而代之以归化民和未归化民之分。

…………

两个月后重新踏上婆罗州的土地,眼前的变化让人惊讶不已。

严格来说,郑达上一回到文莱城还是去年秋天,彼时此城还叫婆罗乃,郑东主的商船顺着洋流和季风从旧港东上吕宋,正好要经过婆罗洲停靠补给,只有那一次他得以上岸,还进了王都。后一次为了避税则是连夜航行却被抓到了纳闽岛上,虽然后来被放回,也曾隔着外海远远看了一眼毛拉地,他走时听宋人说了要在这边新建一处港口。

载着满船新货的郑东主一回到旧港便在当地引起了轰动,那等精巧的货物以往从未见过,很快便行销一空,久在海上行商的郑达自然明白‘一招鲜,吃遍天’的道理,三倍的获利让他很快便集合了旧港本地的几家大商人,组了一支七八条船的大邦。

原本的这个时节都是逆流,寻常这几日除了从吕宋西下的船只都是到得多,走得少,正是这些越来越多经过婆罗洲到达旧港的商船将更多宋人的消息带了过来,宋人军力强盛,海匪和红夷进攻宋人港口被宋人击溃,大食人杀死了素檀王弟,宋人攻入了婆罗乃王都替王弟报仇,作为回报素檀拥戴宋人在婆罗洲建国。

关于穿越者们的铁船、巨城,都成为了三佛齐岛上各处城邦、港口中商人与土民的谈资,这一股风潮的起势也不过就是郑达回到旧港的几天之后。

在纷繁的消息中,郑达敏锐的抓住了关键,就如当时首长们对他说过的,随时欢迎商人们回去经营,只要运去他们感兴趣的货物,有多少都不愁销路,全是合买,而价格则更是不用担心,光看郑达这一回的收益便可知道与宋人买卖,绝不会吃亏。

有了这些因由,他又是拍着胸口保证,对宋人信了十足十的各路入股的商人们便都随着郑家船队意气风发的朝着文莱去了。经过了近一个月的跋涉,中途还在坤甸和古晋补给了两回,总算是到了地方。

前来引水的快艇早早的就在外海靠了上来,经过临检没有问题的船队在快艇的引领下缓缓驶入了已经整饬一新的海湾,这里有了一个新名字——八甲湾,在湾中等待了小半日,又有一群白衣宋人上船来到处查看了一番,这是厚生司的检疫程序,虽然如今制度初立,人手也还远远不够,不过该走的程序还是一样也不能少,穿越者们始终相信好的环境是推动商贸的一大助力。

毛拉地港口那边的喧嚣依旧,隔着半里的海面看去都能感受到那边工地的热火朝天,这让郑家商队船上的众人更多了几分期许,‘宋人果然好手段’。

渐渐靠拢了码头,郑达脸色微红,在正午的日光下略显悸动,经略司徐相公与他相识,如今收到消息的徐玄策就和几人站在码头,不是为了迎接自己又是为了什么?

只是刚看了几眼,郑达的目光便被徐玄策身后的一根巨大柱子吸引,那柱子不知是什么做成,直直耸立在如今已被叫做思礼港的栈桥之后,光是远看已是要几人环抱的大小,再看则更像是石头雕成,不禁心中暗暗纳罕。海船远远就要靠岸,那柱身上的字迹刻画也看得更加真切,郑达靠着他有限识得的几个汉字也能读得出来那醒目的四个大字。

‘永镇天南’。


状态提示:第十三章 佽飞禁旅严千帐 1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