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抗日之超级壮丁>第七百八十二章 犹太区起义(二)

华沙隔离区里一共有十来个抵抗组织,小的十来人,多的上千,成员加在一起约有4100人。除去巴迪托尔先生领导的人,其他组织不仅缺乏训练,装备也非常差,匕首、猎枪、自制手枪、燃烧**,还有就是从波兰人手里购买的各种小玩意,很少见到制式武器。

为了让那些愿意参加战斗的人,不至于空着手去对付全副武装的德国党卫军,巴迪托尔先生向他们移交了全部的燧发枪和一部分黑火药充填的手榴弹,尽管威力有限,可是比什么都没有要强。除此之外,对外援助的物资里还有一批莫纳辛甘步枪和**沙冲锋枪,总数约有100支。

去年初,一个有特殊嗜好的波兰族铁路司机成了巴迪托尔先生的客户,只要有特货供应,这家伙甚至不介意去杀人。

对于具备特殊技能的人才,巴迪托尔先生一向会给予特殊待遇,不仅半价向对方提供“药物”,还时不时给一些市面上的紧俏货,帮助他的家人提高一下生活质量。

久而久之,那位司机成了巴迪托尔先生的“忠实盟友”,他利用工作之便,没少帮犹太抵抗组织做掉脑袋的事。

去年底,苏联战场的局势日益吃紧,物资供应的压力越来越大。为满足部队的作战需要,开往东线的火车几乎是日夜不歇。不仅德国本土的司机被大量抽调至波兰工作,连带着一些波兰司机也被要求去执行普通军需物资的运输任务。

巴迪托尔先生的那位客户技术水平过硬,会说德语,关键是,人家还有八分之一的日耳曼血统,属于德国人眼中的“自己人”,自然也在华沙总督府的征召范围之内。借着这个机会,这小子在东线弄回了不少东西,衣服、毛毯、粮食、食盐,甚至还有一部分轻武器。苏联军队败退的太快,武器扔的哪哪都是,德国人根本没有能力把所有流散在民间的武器全部收走,所以弄把枪的难度比弄条烟或者找一块黑面包还要低。

除去帮着抵抗组织收集物资、输送人员,那位火车司机偶尔还会提供一些情报。四月初,巴迪托尔先生安排人郊外袭击了德国人的军火列车,仅仅一次行动就得到了60万发子弹和12000枚手榴弹,极大缓解了抵抗组织缺乏弹药的困境。

4月18日晚,内线送出情报,说是德国人即将对犹太隔离区大抓捕。华沙隔离区内各个犹太抵抗组织随即展开了动员,收集粮食、在室内构筑工事,还把没有抵抗能力老弱妇孺送入了地堡避难。

巴迪托尔先生也没闲着,他一面安排人手监视德军在城内的各个兵营,一面用库存的武器把所有战士都武装了起来。两门81毫米迫击炮、两支反坦克枪、50支冲锋枪、21挺轻机枪、9挺重机枪、870支七九口径步枪和650支手枪,再有就是上百门松树炮。

这些松树炮还是前年赵诚提议制造的,因为工艺简单,原材料也容易弄到,所以各个抵抗组织都造了不少。唯一让大家不太满意的是,松树炮的射程太近。不过考虑到巷战往往需要短兵相接的特点,射程问题似乎也没那么重要。

4月19日清晨6时,2000名德国党卫军在两辆坦克和四辆装甲车的掩护下冲进了隔离区。因为压根就没想到会遇上什么麻烦,所以他们的警惕性并不高。四分之一的人手被用于沿着围墙巡逻、封锁隔各个街口,防止犹太人从隔离区溜走,剩下的力量则以三至五人为一小组,在警察的带领下分头进入房间搜查,然后将犹太人驱赶到广场上用卡车运走。

华沙总督、冲锋队地区总队长路德维希费舍尔博士亲临犹太区指挥了这次行动。为了让柏林方面能更直观的了解行动的过程,他甚至还安排了好几个专业的纪录片摄制组进行跟拍。

摄影机的镜头里,党卫军士兵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尽展精锐风采。可是随着不断传来枪声和爆炸声,所有德国人都意识到,事情似乎没有朝着他们预想的那样发展。

正当费舍尔博士琢磨着是不是安排人去打探一下情况时,一梭子机枪子弹突然带着哨音扑面而来。他的副官没来得及做出反应就被子弹头掀开了头盖骨,红红白白的脑浆溅的到处都是摄制小组里也有中弹身亡,其中一个人直挺挺的倒在了摄影机前,空洞无神的眼睛死死盯着镜头,仿佛是在嘲笑费舍尔博士的无能。

起义者们四处设伏,打了德国人一个措手不及,战斗开始后仅仅半个小时,费舍尔博士就下达了撤退命令。

党卫军伤亡惨重,以至于他们在撤离隔离区时都没能带走阵亡者的尸体,大批武器自然也落入了犹太起义者手中,步枪、冲锋枪、手榴弹、弹药、防毒面具,甚至还有一辆马克二型坦克。战斗打响时,车长和全体车组成员都站在坦克边上抽烟,一个幸运儿只用了不到半匣冲锋枪子弹就获得了这个宝贵的战利品。

让德国人吃惊的是,起义者们并没有坐等费舍尔博士调整兵力部署进行反扑。隔离区里的战斗打响不久,华沙城里的总督府、政府办公机构、伤兵医院和监狱相继受到了袭击,兵工厂方向的枪声和爆炸声最为激烈,化妆成德国国防军士兵的起义者,一度攻入了厂区的仓库里,不但抢走大批武器弹药,还焚毁了数百吨的兵工原料和机器

据巴迪托尔先生统计,截止4月22日晚,也就是起义爆发后的第三天,起义者共击毙德军820余人其中约有300人是在炸毁伤兵医院时取得的战果,摧毁坦克装甲


状态提示:第七百八十二章 犹太区起义(二)--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