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和城这边,杨一川已经开始高调准备中秋节有一段时日了,西和城的百姓都知道了。说是中秋节这天,在西和城内有很多活动,参与了的话,还有机会拿到奖品。
而京城这边则是毫无动静,杨天赐这个皇帝还是一如既往的忙。不过,也有很多好消息传来,比如说水泥道路的修建,已经是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等到水泥路通往全国的时候,驿站的作用也会体现出来。
而大运河的修建,一边从京城开始修建,直接南下,而另一边从末州开始修建,一路北上。这样的双向工程,修建速度也快了不少,预计三四年就能完工了。
杨天赐这忙完政务之后,在后花园散散步,这才发现天气居然已经没有夏天那么炎热了。
“这,朕差点忘了,现在已经是秋季了,百姓都开始秋收了。这红薯和土豆也到了该收获的季节了,看来,还是得找个时间出去看看收成如何?”
杨天赐虽然见识过温室大棚里的收获,可还是放心不下,想要亲眼看看百姓的收成如何,只有亲自看到百姓收成不错,杨天赐估计才能放下心来。
“想起这土豆和红薯,也不知道一川这孩子在西和城又在做什么?倒是听到信上说,还在搞这个火枪,哎,算了。”
杨天赐这边走边想,好像是想到了什么,“已经秋天了,一川说过有个什么节日,中秋。”
杨天赐想到之后,也轻松了起来,中秋节,杨天赐虽然和朝臣们商议过,不过估计也没什么人放在心上。但是,现在杨天赐想起来了,那就要好好办一下这个中秋节了,并且把这个节日作为传统流传下去。
到了第二天,上朝的时候,杨天赐也要把这两件事拿出来商议商议了,不能只是停留在商议的阶段,而是要实际的去推广了。
等到朝臣们说完自己要上报的事之后,杨天赐也准备把这两件事拿出来说一说了。
“既然众爱卿没什么事要说了,那朕就来说两件事。这第一件事,就是中秋节了,之前和众爱卿商议过,清明、中秋这两个节日是要定下来的。结果清明就这么不明不白的过去了,但是中秋节就不能这么算了,从今年的中秋就开始,以后每年都要过节。”
朝臣们听杨天赐这么一说,才想起了当初中秋节的一些事。
“陛下,这中秋乃是庆祝丰收,团圆的节日,应当普天同庆,臣附议。”
“中秋节一事,已经商议过,的确是应该进行。”
很多大臣都表示了支持,毕竟当初商议这个节日的事的时候,就已经通过了,现在在跳出来反对,那就太晚了。
“好,那就宣传下去,中秋节,普天同庆。再把一川制作的那个烟花,再生产一些出来,要让京城的百姓都能看到,都能享受到这个中秋节。”
“是,陛下。”这些大臣们也都附和着。
杨天赐很高兴,这个中秋节可以说是与民同庆的节日,百姓过得好,杨天赐又怎么能不高兴呢?
“除了中秋节,还有一件事。这土豆和红薯已经推广出去了,朕打算出去看看,看看这土豆和红薯的收成到底好不好。众爱卿,可愿一同前去,看看百姓丰收的场景?”
“愿与陛下一同前往,共同见证百姓丰收,见证大威王朝盛世之年。”
“臣等愿往。”
杨天赐对于这样的朝廷环境还是挺喜欢的,对于一个皇帝来说,杨天赐也了解过前朝,了解过很多。对于那些结党营私,贪墨银两的官员,大威王朝还是一概不留的。经历过这好几代皇帝的努力,才有了现在政治清明的局面,只是再从杨一川那里了解过很多之后,杨天赐也觉得这已经不够了。所以,杨天赐也想着慢慢改变,让官员也能够去体验百姓的生活,能够站在百姓的立场出发。
杨天赐带着朝廷的一些大官,带着一些亲卫就出发了,当然,在隐秘的地方还有隐密卫的保护,在不远的地方,御林军随时可以出现支援。
杨天赐的想法就是在京郊附近,看看百姓的收成,主要就是土豆和红薯的收成。
杨天赐的出行行程,并没有让其他人知道,只是想到那去就到哪去。这逛了一天,问过不少农户,土豆和红薯的收成是真不错。土豆也的确能做主食,只是现在还吃不太习惯。
杨天赐甚至是亲自在一家农户的田地前,看着百姓挖土豆,亲自看过这田地里产出土豆的量之后,杨天赐轻松的笑了。南方那边有一年两熟,甚至一年三熟的水稻,现在北方这边又有了玉米、土豆,粮食问题得到了很大的解决。
“好啊,好。有了玉米和土豆,我大威王朝就不缺粮食了。接下来几年,朕不止要让百姓都能吃饱,更要厉兵秣马,一举平定北原人的祸乱,要让百姓都能安心安稳下来。”
杨天赐心情大好,因为打仗要消耗大量的粮食,现在粮食问题得到了解决,又有了火炮。杨天赐自然是做梦都想直接把北原人这个大祸害给解决掉,至此之后,边境无忧。
“臣等为天下百姓丰收庆贺,为陛下将来一统北原庆贺。”
“陛下,百姓丰收的确是值得庆祝,只是这么多年来,北原人侵扰不断,要想反攻北原,还需细细筹划,准备周全才是。”
“是啊,陛下,和北原人全面开战,不能急于一时,现在粮仓存量并不多,百姓现在也只是才刚刚过得好一些。”
杨天赐这一听就头大,解决北原人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