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温水煮大明>一百九十四、人吃人

接连几天6续有女子过来,当然更多的是付不起赎身钱的女子让人带话过来,商情司的人就会按照地址去将人赎回来,然后将人送到王枫新买的那处宅子里,这是一处前铺后院的宅子,位置不是特别的好,不过好在面积倒是不小。

院子前面的铺面已经拆掉了,王枫准备在上面盖一座现代化的剧院,当然因为没有扬声器之类的现代设备,剧院不是太大,剧院分两层,底层有两百多个座位,每个座位上有一张小几子,旁边是三个凳子,二层则是十几个包间,按照现有的技术,勉强可以让剧院里每个人都能清楚的听清演员的声音。

剧院的基础是用砂灰砌筑的,没几天已经出了地面,不过整个工程包括装修大约得等到春节前后结束,这段时间正好让那些女子排戏和治病,只是剧本还没有写好,王枫只好将自己知道的后世的舞台剧的模式讲给青青听,让她按照目前的情况作出增减,剧本吗,一边写一边改吧,并且后世几乎每个假期都会播放的几部神剧,王枫可是每个剧情都记得清清楚楚,就按照电视里的剧情改吧,把不合时宜的和现下条件做不到改改就行了,不相信骗不了这些连京剧都没看过的土著。

王枫没有时间看着剧院一天天建成,他还有更重要的事情去做,那些长绒棉的种子得找到地方播种下去,王枫心仪的地方自然是山东府和登州府,那里可是后世的产棉重地,这说明那里的气候适合种植棉花。

从南京向东又走了一天,这一日,王枫来到了苏州河附近。

自古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王枫决定去看看这个自古就富裕的地方,当然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去看看苏州的丝绸和松江的布。

要看这两样自然不能只到工坊转一圈就了事了,要从种植桑树的地方看起,看看能不能够在钦州那一片也种上桑树养上蚕。

看过几个村镇,王枫熄灭了养蚕的念头,自己还是老实的搞稻田养鱼吧。

这一日王枫来到了松江府。

松江这个名称可能让许多人很陌生,不过提到它在后世的名字,所有人就耳熟能详了,魔都上海!

都说明末是华夏资本主义萌芽最兴盛的时代,还有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之说,可这儿带给王枫最深刻的印象,就是人多!

人口稠密,从海港边上下船,不到几里就是一个庄子,走在狭窄的江南小道上,如今才是初春,水田里就已经有层层叠叠的农人在弯腰劳作了,左右环视,绵延不绝,偶尔一片树林,也尽是高大的桑树,底下就是桑园。

至于黄道婆带回来,高大的织布织机,到处都是,当然这种织布机在王枫眼中还有很多可以改良的地方,只是中国古代的工匠大多都是文盲,他们制作的东西可能很精致,但是他们大多数只知道其然不知道其所以然,而且弊扫自珍的毛病太大了,所以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手艺只知道藏一手而不知道去改进。

到底是自古繁华之地,就算王枫拼命的搬人,南安加上马家村的人口也不过两千来人,算上那些被俘获的海盗也不过三千多人,还没有这里一个大些的村子的人口多。而合浦一县之地的人口还没有一个镇子的人口多。

这个时代,繁华就是景色,走到这儿,几个少年的眼睛都不够看了,双手拽着马缰绳,脑袋不住的左顾右盼着,时不时出惊叹的哇,这么一副图案,看的王枫亦是有种仿佛会到后世那般感觉,出神的张望个不停,然而自海边走了二十里,眼看着青灰色的松江古城隐约出现在地平线上时候,路边上的村寨里,忽然传开来了一阵阵的喧哗。

十几个壮汉在桑树下挖着大坑,一大群人在那儿围观着,而人群中,时不时还传出来凄厉的女人哭声,看热闹是人类天性,鲁迅曾经批判过国人看热闹的习性,然而不止中国,美国人,德国人,日本人,英国人也会看热闹,毛珏自然也不例外,忍不住就勒住马缰绳眺望起来。

本来还以为是办什么丧事,谁知道看着看着,坑挖的差不多,人群中居然是退出来个穿着白色襦裙的年轻女人,离着太远看不清楚相貌,光能看到女人一双纤细的小手被绳子五花大绑捆在背后,远远的都能看到勒进肉里,在人群的惊呼声中,这些穿着青衣的壮汉把那女子狠狠推到坑里,接着就是一铁锹一铁锹土扬了过去。

光天化日之下,活埋大活人!

穿越前看过新闻,印度有死了丈夫的妇女直接被村里人扔到火里烧死殉夫,也有听说古代有把不守妇道的女人装进猪笼里扔到河中活活淹死,可这些都让王枫感觉到很遥远,今个,这一幕却是活生生的生在眼前,大致明白眼前生了什么事情,对李二牛几人交代了几句,然后跟着他,十二个家卫整齐的调转了马头,拿出了藏在身上的短火铳。

就在土已经埋了人一半的时候,火铳的声音猛地在人群背后响起。

砰!砰!砰!砰!砰!砰!

毛爷爷曰过,枪杆子里出政权!几枪打在身后,围的密密麻麻的人群简直跟蚂蚁炸了锅那样,呼啦的一下全往后面跑了去,紧跟着,拿着马刀的家卫又是督着战马追了上来,直接把坑边给占领了几个穿青衣的直接被逼得跳进了坑了,和那个倒霉的女人站在了一起。

然而,眼看着明亮的刀光倒映着一股子杀意,这几个青衣家伙居然还是那么嚣张,为一个家伙应该是北方人,个子高的很,一身的肌肉亦


状态提示:一百九十四、人吃人--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