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知道老李现在怎么样了?”叶关掀开帐篷的纱帘,看了一眼还在滴落的雨,并没有出去,而是伸了个懒腰,回身看了看正在拿着钢笔忙碌的赵易,自语道。
赵易在野人山的丛林中待得时间太长了,自从美国人接手远征军物资补给后,叶关也就跟着腾冲一线的队伍来到了野人山。
他来这里,不仅仅是满足心中的一份执念,同样是因为这里需要他。
先锋军要南下,可并没有匆匆赶路。
没等先锋军南下,远征军先去印度雷多了。
无论是远征军还是先锋军的队员,都疲惫于野人山的丛林,对逼近的各种疾病免疫力不足。在营地还算好一些,有干净的水源和足够的休息,有充足的阳光和清新的空气,只要做好营地周围的防虫防蚊工作,疾病最起码减少一大半。可一旦上路,处处照顾不足,非战斗减员人数必然大增。
有了美国人的补给,先锋军最要紧的是休养生息,所以先修整了几天。
反倒是远征军并不在意赵易的劝阻,匆匆上路了。无论是老蒋还是史迪威都不允许远征军耗在野人山的丛林中。每天消耗的物资,就算是有美英的飞机来补充也供应不及,要知道这个时候的日本人还占据着周围的制空权。几架飞机的补给还可以,补给飞机多了,日本人的眼也不瞎。
远征军的这一行动倒是便宜了先锋军。
一个是远征军的走,使得后勤补给一下子轻松了许多。另一个就是诸多病号和伤员,来不及跟着远征军走,不得不留下陪着先锋军。
从新大洋到大洛再到莫的村,除去莫的附近的近一千伤员外,远征军留下了一千六百多人。就算他们病好了,难道独自上路去印度?
远征军去印度可是有美国飞机在头顶一路空降粮食,印度雷多那边还有中央军在接应,他们这些伤病员谁有能力召唤美国运输机?就算是背着粮食去印度,半路上也能早吃光了。走过一趟野人山丛林的人绝对不会盲目乐观在丛林的行军速度,谁知道半路会有什么意外发生?
这一千六百多人既是先锋军的累赘,也是先锋军的机遇。
很多本来就犹豫,甚至根本没有考虑过跟着先锋军的人,此时也不得不考虑先锋军这条出路。谁知道先锋军走后,美国人的飞机还会不会每天都来空降一次物资?以往的经验表明,留下的人很可能会被抛弃。
先锋军的五处营地,现在还留下三处,两处归了远征军。远征军在时,那两处营地的管理就日渐混乱,远征军走后,这两处营地干脆又扔给了先锋军。这是个大麻烦,真正有路子有背景的,已经跟着远征军走了,剩下的自谋生路。
远征军高层中有人盘算着,剩下的人若是死了,自然一了百了。若是还活着,总归是要归建。他们不信剩下的人会看上一个民团一样的先锋军,也不相信一个民团一样的先锋军会有那么大的胃口。
赵易确实没有那么大的胃口。
莫的村附近有九百多伤员,绝大部分是要跟着先锋军走的。他们已经被远征军高层伤了心,除去心灰意冷的人倒不如跟着救助他们的先锋军。
远征军中还有愿意跟着先锋军走的一千三百多军人,另有一千四百多华侨也要跟着先锋军。
在遥远的镇越县,还有没有走到目的地的两千多难民。
赵易手底下已经有六千多人要养活,这些人自愿跟着先锋军,总能服从管理,可以慢慢调-教。但留下来的这一千六百多人,对先锋军并没有什么认同感。一口吞下去,只会在队伍内部制造不和谐。
这些人,赵易只会挑三拣四的选择出一部分,再吸纳其中的一部分积极向先锋军靠拢的人,剩下的送回国内留个香火缘就可以了。
……
杨纯留了下来。
他是奉命留下来的。
国人玩了数千年的权力斗争,早就渗透在骨子里。面对一个不断挖自己墙角的先锋军,远征军的高层岂能无动于衷?下绊子阻止倒不至于,就算不碍于先锋军的援助,这点人员的损失也不放在他们眼中。掺沙子是绝对免不了的。
杨纯成了一粒沙子。
这种非情报机构人员扮演的沙子往往会成为大手遗漏在角落,只能自生自灭。
杨纯现在也有些无所适从,不知道该做什么。没有人跟他联系,指导这个业余做什么,他唯一能做的,多看多听,摸清先锋军到底要做什么。
“呯!”远处传来了一声枪响,让他不由一愣。
“那是队员们在训练。”旁边曾涛回答道。
曾涛也留了下来,不过他是自愿留下来的。
无论是叶关李衡也好,还是曾经学历史的赵易,文笔都不算出色,再加上习惯了键盘,以及繁简字的转化,写字和行文总觉得别扭。三人都已经在抽空练字,熟悉相关文字了,可急切间还需要有人代笔。尤其是随着规模的扩大,先锋军跟外界打交道的次数也越来越多,文字性的东西处理也就越来越多。
之前三人还能抓方文治等人来临时顶一顶。文字往来多了,就需要一个专业点的人来处理了。通俗的来说,三人需要配文秘了。
于是先锋军的新编制中,出现了一个秘书组。目前只有三个人,不单独针对个人服务,算是先锋军高层的集体秘书。
因为队伍组织不健全,加上队伍刚刚建立,人员背景底细还没有摸清,怎么会轻易让秘书组干涉机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