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如一笑:“师太且随我过来。”
妙常师太手持佛珠跟着郑如走出庵堂,一路来到郑如的房间里。
“师太请坐。”郑如客气地给师太倒了杯茶水,随即又走到榻前,翻开榻边整齐的被褥,拿出那个小匣子,又小心取出钥匙,在师太面前打开了。
郑如看着师太布满皱纹的脸:“不知道是不是这块玉佩?”
师太没有取出来,只定神看了看,问道:“你可是拾到的?”
郑如点头:“是前几日拾着的,那日下山去,曾坐在山荫道边休息,无意间在草丛里看见的。”
师太吁一口气,缓缓道:“那大概便是了,这种东西大抵不是附近的人家落下的,多半是过路人不留神丢失的。既然你拾着了,那还烦请你给她们送过去吧,我年岁大了,不太方便下山走动了。她们说是寄住在顾山的香山寺,你过去后对管客房的僧人说找一位叫素安的姑娘就是。”
郑如道:“香山寺不是很远,我过会就送过去,丢了东西定会很着急。”
师太的脸上终于多了一丝笑容:“那真是麻烦你了。归还后也不必让其他什么人知道,至于她们说的赏赐,你自己看着办吧。”
郑如淡淡说道:“师太不必客气。至于赏赐,修行之人又何求这些身外之物,师太放心,郑如自有分寸,不会收的,更不会辱没了静水庵的名声。”郑如心下清楚,因她是新来的,师太们对她并没有完全的信任。
妙常师太没说什么话,点点头,茶水也没碰,起身便走了。郑如旋即收好玉佩,装进包裹,准备立刻便去一趟顾山。
东山和顾山,一个在东,一个在北,南面和西面,则是一大片较为开阔的平原,郑如的家便是在南面。两座山其实并不高,南方的人喜欢叫它们山,但在北方人眼里,它们就是几座小丘陵地。山下、山腰、山顶的庵院和寺庙众多,有人说是五步一庵,十步一寺。
东山以庵院为多,大部分建在北面朝南,静水庵所在地形不好,虽也朝南,却阴暗了许多,不少人是不愿来静水庵的,所以庵里的香火不甚旺盛。而郑如此次所去的香山寺却不一样,它是附近少数几座大庙之一,香火极为鼎盛,远近香客源源不断。
走着走着,不知不觉已来到顾山下,香山寺就在靠近山顶的山腰上。郑如提着包裹也顾不得擦拭汗水,一路走到香山寺上。
香山寺豪达阔气,金色的匾额在阳光下灿灿生辉。处处画栋雕梁,廊腰缦回,寺院四周植了不少银杏、松柏,尽管已临傍晚,仍是来往僧侣、香客不断。
郑如走到偏门口便问了一个小僧人掌管客房的师父在哪,小僧人用手指着北面道:“从这门进去,往北面走都是客房。第一间便是掌管客房师父的房间。法号广沙。”郑如双手合十,微微鞠了一躬,说道:“谢谢小师父。”
按着小沙弥的指示,郑如很快便来到了客房的所在地。一排客房,檐角挂着风灯,虽不奢华却洋溢着一种无与伦比的精美。郑如站在第一间房的门口,不知所措间正巧遇着一位年岁稍长的僧人在扫地,大大的笤帚触动着青砖地面发出“哗哗”的声响。
郑如依旧鞠了一躬,问道:“贫尼法号郑如,从东山静水庵来。师父可知广沙师父在何处?”
门前的僧人停下手中的事情和善地笑道:“贫僧便是。”郑如没想到这么容易便找到了广沙师父,随即问道:“师父可知来此寄住的素安姑娘?”广沙立即明白了郑如的来意,说道:“请随我过来。”
郑如跟着广沙师父穿过几条走廊,一路松竹青柏生趣盎然,几株木芙蓉绽放着红白夹杂的花朵。他们在后院一处僻静的房间前停下,房门紧闭着。
房间旁围了低矮的木栅栏,种着几十种竹子,品种繁多,燕竹、紫竹、棕竹、湘妃竹、南天竹……棵棵各有姿态,秋风里依然绿叶葱茏。围着栅栏摆放了十几盆菊花,绣线菊、瓜叶菊、金鸡菊……黄紫红橙,色彩缤纷,暗香浮动。
难得的是这里极为安静,只听得竹叶随风沙沙的声音,全无寺外的喧嚣。郑如看到此处风景,忽然记起几句话:“菊有五美焉。黄花高悬,准天极也;纯黄不杂,后土色也;早植晚登,君子德也;冒霜吐颖,象劲直也;流中轻体,神仙食也。”大抵此处住的不是俗耐之人,郑如会心一笑。
广沙师父走到门前轻声叫道:“房内可有人在?有从静水庵来的客人求见。”
不一会儿,门打开了,是早晨来过静水庵的姑娘之一,只是此时的她换了一身素淡但不失清雅的装束,一身淡黄色的玉兰花拖地多折裥裙,身量瘦削,头上绾了倾髻,斜斜地插着一支华丽的翡翠镶宝石如意凤簪,耳间摇动着剔透的白珍珠玉坠。
姑娘双手合十谢过广沙师父:“有劳师父了。”广沙还礼道:“姑娘客气了,没什么事贫僧便先退下了。”面前的姑娘点点头,盈盈含笑。
待广沙师父走远,姑娘有礼貌地对郑如说道:“师父请进。”郑如点头,没有多言,便随着这位姑娘进了房间。
屋子很明亮,收拾得也十分干净整洁,正中是一张花梨木小方桌,几盆姿态各异的黄色*错落有致地摆放在一旁的楠木隔层花几上,散发出淡淡幽香。靠窗户的楠木小几上有一个青铜麒麟小鼎,几片沉香安静地燃烧着。再往内有一串细密的白色珠帘遮挡着,隐隐约约也能看到一张放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