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汉末复新>第128章 幽州出兵;袁绍反应

时间缓缓向前,又过了半年的时间,距离幽州、并州和冀州三方大战已经过去了十个月的时间,此时幽州公孙瓒找来了关靖对其说道:“士起,如今距离那场冀、幽、并三方混战已经过去了十个月的时间,粮草方面准备的怎么样了?”关靖听后回道:“主公,粮草已经备好了,只等主公一声令下,我们就能挥师南下了。”公孙瓒听了点点头,然后便让关靖下去了。

随后不久,公孙瓒又找来了田豫对其说道:“国让,如今我们有多少士兵可用?”田豫听后,明白公孙瓒要准备主动出击了,心中很是无奈,但是还是回答道:“禀主公,除去镇守边疆的士兵,现在可用之兵有十五万左右。”公孙瓒听后,点点头,然后对着田豫说道:“国让,那你留下五万士兵镇守蓟县,点齐十万兵马,我要即刻出征。”田豫听后,无奈的回道:“诺。”然后公孙瓒便让田豫去整顿兵马去了。

待田豫点齐了兵马之后,公孙瓒召集了麾下的文臣武将分配任务,待文臣武将们到齐之后,公孙瓒说道:“诸位,如今距离冀、幽、并三方混战已经过去了十个月的时间,幽州也已经恢复了一些元气,是时候主动出击进攻袁绍了。”公孙瓒话一说完,一众武将都是亢奋了起来。随即,严纲起来对着公孙瓒说道:“主公,末将愿为先锋,替主公扫清障碍。”

公孙瓒见严纲立即出来请命,正准备回答的时候,其他武将也是跟着出来请命,气氛一下热烈了起来,公孙瓒见此笑得很开心,过了一会儿之后,公孙瓒中止了武将们的争论,然后说道:“好了,都不要吵了,接下来吾便开始分配任务。”听到公孙瓒这么说,文臣武将们都是沉默了下来,等待着公孙瓒的指示。

公孙瓒见没有了吵闹声之后,对着公孙越和田豫说道:“越弟,国让,此次虽然是出征袁绍,但是蓟县不能没有人留守,你们一个是我的从弟,一个是我的心腹爱将,所以吾打算留下你们二人领五万士兵守卫蓟县。”田豫早就知道这个结果了,听到公孙瓒的话后,立即就出来答应了,而公孙越迟疑了一下之后,才答应了下来。

接着,公孙瓒对着关靖说道:“士起,此次南征袁绍,你为随军军师。”关靖一听,出来诺了一声,然后公孙瓒对着严纲说道:“严将军,刚才你第一个出来请命,先锋之职就给你了,我给你一万士兵,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严纲一听,心中很是高兴,然后出来诺了一声,其他的武将们见此,都是羡慕的看向了严纲。

随后,公孙瓒对着邹丹说道:“邹将军,你为后军,领一万士兵,押送粮草。”邹丹听后,也是出来诺了一声,最后公孙攒对着剩余的人说道:“其余众将,随我坐镇中军。”众将听后,也是齐齐的出来诺了一声。见任务分配完成之后,公孙瓒对着众人说道:“诸位,你们回去收拾行装,一炷香后,我们誓师出征。”需要出征的文臣武将们一听,答应之后,都是回去收拾东西准备着出征了。

一切准备就绪之后,公孙瓒领着出征的文臣武将,在蓟县誓师出征,然后浩浩荡荡的向着冀州开拔。先锋严纲带着一万士兵,三日之内就来到了冀州河间国易县,到达易县之后,严纲带着一万大军来到了易县的城楼下方,然后严纲对着城楼上喊话道:“易县的守军听着,吾乃公孙瓒麾下讨袁先锋严纲,识相的话就开城投降。”听到严纲的喊话,易县守将顿时将严纲骂了回去,然后立即派人去给袁绍传信去了。

而严纲见易县守将冥顽不灵,立即下令开始攻城,准备拿下易县开个好头,而易县守将见严纲攻城,立即动员了全城百姓协助三千士兵守城,可是终因寡不敌众,易县还是被严纲拿了下来,但是严纲也因为这场攻城战,而无力再继续发动进攻,只能在易县,等待着公孙瓒的大军到来。

又过了三日,公孙瓒领衔的中军,也来到了易县,然后严纲来到了公孙瓒的面前,跪下对其说道:“主公,属下只打下了易县,未能继续前行,请主公恕罪。”公孙瓒连忙拉起了严纲,对其说道:“严将军,吾只给了你一万人马,你能够打下易县实属不易,吾怎么会怪罪你呢?”严纲听后,感谢的回道:“谢主公。”

公孙瓒随即对着身旁的关靖说道:“士起,如今我们在冀州有了落脚点,下一步我们该如何进军?”关靖一听,回道:“主公,严将军拿下易县之后,我们应该乘胜追击,继续扩大战果,趁袁绍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拿下河间国,将袁绍孤立在渤海郡,只要我们解决了袁绍,说不定我们能抢先一步,拿下冀州。”公孙瓒听到关靖的话后,内心也是激动了起来,然后说道:“好,我们这就进军。”

这时候,关靖又说道:“主公,这易县乃是我们与幽州的中转站,必须要有一员大将镇守,不然丢了易县,我们就成了瓮中之鳖了。”公孙瓒一听,回道:“士起所言有理,你认为让谁留守易县合适?”关靖一听,回道:“主公,让单经将军留守易县吧。”公孙瓒听后,立即将单经找来了,然后说明了一下留守易县的重要性,单经听后,坚定的答应了下来。随后,公孙瓒又留下了两万人马留守易县,而公孙瓒自己带着兵马向着附近的文安县而去。

不说公孙瓒继续攻打着城池,再说易县守将将幽州军进犯的消息传到了袁绍的手中。袁绍接到消息


状态提示:第128章 幽州出兵;袁绍反应--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