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平淡为官>482.借债

而事实证明,报社所言非虚,这位李德的工作能力确实称得上优秀,在同僚之中也享有崇高的声望,更为关键的是这个人非常的宅心仁厚且为官清贫,这一点让徐清很是奇怪,宋朝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对待知识分子最好的一个朝代了,而为官者更是知识分子中最顶层的那一批,这些人的工资可都是高了去了,绝对可以号称年薪百万了,像李德这样的路级官员,一年的薪水加上福利大概有五十万贯左右,折合白银大概在三十万两,相当于现代人民币三百万左右,这样一笔收入,即便不贪污,李德也不可能过的清贫,所以刚开始看到这条的时候,徐清心里是很疑惑的,甚至因为怀疑,都对李德的品德产生了质疑,以为他是王婆卖瓜,为了进官而装出一副很穷苦的样子,以此来博得大众的好感,是在那炒作呢。

可后来徐清这才知道,李德确实过的很清贫,而他清贫的原因,则是他把他大部分的工资都拿了出来,捐助给了秦凤路那些学习成绩很好,但**书的人,每年留下来的钱只刚好够自己全家用,外加请三个丫鬟仆役的钱,然后把剩下的钱全部拿出去给捐了,因此才过的如此清贫。

听到这个消息,徐清心里不由得对自己的猜测而感到羞愧,同时对李德的品行感到十分的敬佩,拿公家的钱去做好事这谁都愿意,毕竟那不是自己的钱,到时候把钱花出去,名声是自己的,而欠下的钱却只需要侯任者来承担就是了,只要是没什么节约精神的官员,大部分都会那么做,所谓债留子孙,在这里则是债留下一届,这也直接导致宋朝各地方衙门的负债是年年上涨,尤其是那些越穷的地方,为了留住百姓在自己的辖区工作(辖区内人口增长情况也是朝廷考核地方官员的一项重要指标。

如果在其任内,人口增长有明显提高,那么该官员的品级就会越好,若是没有提高则会降低,而若是负增长了,那这官员或许就得降级调任了,所以每一届官员为了让自己治下的子民留下来,可谓是用尽了手段,为的就是避免自己再重新回到底层),其中有些人便给自己辖区内的百姓各种福利,或者是减税,让老百姓和商业公司少承担税收,以此来增加就业,从而带动当地经济,只要经济活了,老百姓自然也不愿意背井离乡去往遥远的大都市讨生活,便会留下来,这就是许多官员非常单纯的想法。

但事实却并不是如此,减税自然是好事,给老百姓好的福利,这自然也是好事,但这些都必须要遵循经济规律才行,像昆山府和汴京城,他们当然能那样做,因为他们的税收非常的高,减税并不会影响当地衙门的日常工作,反而会让商业更加活跃,城市更加发达,在这种地方施行减税,无疑是一件好事。

可对于这些比较偏远的地方,税收本来就没有多少,再这么一减自然就更加少了,而许多基础设施可是需要钱的,这同样也是朝廷吏部考核地方官员政绩的重要指标,就是看他在任期内到底修了多少的路,又把道路维护到了什么程度,这些都是考核指标之一,而修路的钱可不便宜,尤其是对于一些偏远地区的穷县来说,就更是如此了,虽然朝廷也对这些贫困县提供了一定的资金,让他们可以少一些压力,可这些钱毕竟只占一小部分,大头还是需要当地自己来出的。

而因为大量的减税,这些钱自然是不可能从地里长出来的,所以最后的办法也就只能向银行贷款,借钱去修路建造城市建设了,这样的做法最开始是流行在大都市之中的,因为大都市的建设,非常的迅速,而如今这个时代,又是一个技术推陈出新特别快的年代,许多东西,如今还是新事物,等十年之后,就变成了老古董该被放进陈列柜之中了,而在这样的时代洪流之中,国际大都市自然是最能体会其中变化的地方了。

而大都市的赋税当然远远不是穷乡僻壤能够相比的,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昆山府人口如今加上郊区大概在三百万左右,而秦凤路的人口则是在七百万左右,若是论土地面积,那昆山府大概只有一万平方公里左右,而秦凤路则有四十万平方公里,两者之间相差四十倍,其中自然资源的差距自然也是一目了然了,可是昆山府一年的生产总值却是在五十亿贯左右,而秦凤路则是在二十七亿贯,明明人口超过一半有余,但生产总值却不过二分之一,这代表了什么,也就是说昆山府的老百姓人均生产总值是秦凤路老百姓的四倍,这是一个极为可怕的数字,即代表了如今宋朝的地区不平等,也代表了昆山府与秦凤路之间衙门收入的不同,是完全不可相提并论的。

但是就算有再多的钱,对于这样的大都市来说却是不够的,因为他们所需要建设的东西太多了,对于一座县城来说,仅仅交通而言,他们只需要建起一些像样的土路然后维护好他们就行了,西部大多数的县城也就是如此了,除了一些交通枢纽拥有铁路之外,如今铁路最集中的地方还是华北华中和华东地区,还有华南沿海,也就是如今珠三角地区而已,其余地方是很难看到的。

而大都市则不同,地铁、高速、环路、轻轨、铁路、港口,这些在昆山府都应有尽有,同时城市之中每年还要增加大量的雕塑,艺术馆,博物馆,展览馆以及为了凸显出大都市繁华所建设出来的恢弘大楼,这些都需要大量的钱,尤其是随着生活水平的发展


状态提示:482.借债--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