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血沃太平花>第40章:玲珑点窍 阴兵劫营 38

1918年1月25日十七时前后,三原城内西南,天主教会医院。

风雪再起,天色昏暗。

管带张养诚、邓瑜、董威三人,拐进教堂所在的路口,走向远处与教堂相邻的教会医院大门,身后跟随官佐数人。

“这已经是第三家了吧?”董威转身对身后的参议问道。

参议点点头说道:

“是的,这是最后一家了,这里规模比刚才那两处要大一些,看伤科的洋和尚院长医术很高明,所以最危重的伤患都在这家医院。

“当时你们都没在,所以不知道!快中午的时候,洋和尚大夫亲自跑到公事厅来,跟我们发了脾气,说是打了一晚上的仗,他也带着洋和尚和洋尼姑在医馆里一直等着了,还为了咱们念了一宿的经,他很奇怪,整整等了一个晚上为什么太阳老高了,他的医院一直也没送进来一个伤患。

“洋和尚大夫说,现在他们的家就在三原,也都是三原人,医院也就是三原人的医院,我们这些三原人的兵为啥不来自己人的医馆治伤。这样耽误了伤患的伤情,是大罪过。他还说,给咱们胡标的兵看病治伤,是义诊,不收诊金的,药钱呢也只收本钱。让咱们把最需要的伤患都给他们医馆。

“但他也提了个条件,说是收伤患的时候,不管是咱们胡标的兵,还是曾协的兵,都要一视同仁,只论伤情,不论身份,只要是伤情上需要,人就都交给他。但他也说了,曾协的兵该治伤就先治着伤,但之后是要随行就市地收钱的,不过收钱的事不用咱们管,他会自己去解决。

“说完这些后,他就出门走了,我怕他生气后做什么傻事,派了个弁卒跟着去看,待回来禀报说,这洋和尚回去就带着一群洋和尚和洋尼姑去了城里的正街上,守着路口,见到从各处阵前抬出来的伤患,不管是哪一方的,都是先给断一下伤情,看到伤的重的,就给收回了自己医馆。即使伤的不重,也没有收走的,也全都顺手先给裹上了伤。弁卒说,这些洋和尚尼姑的确非常尽心尽力,看到伤患里疼的很厉害的,就马上拿个带着大号银针的玻璃管子给扎上一针,人立马就不喊疼了。

“我听说这些后,就让他们把昨晚上其他两处医馆里已经收治的,但其中医治起来很吃力的重伤患,也全部都给转到这里来了。”

“这个老洋和尚,倒挺有意思的啊!”董威听得一脸不可思议的表情。

张养诚毕竟留学过东洋,还是见多识广,当下对众人解释了一番:

“振五你有所不知,这洋教的出家人,很多也是讲众生平等和慈悲为怀的,一旦逢战乱灾荒,也会为民众做些开粥棚、治伤患、收孤寡、做超度一类的善事。你看,上午的时候,他们很多人也参加了县政府和商会组织的靖安地方的事务,也都具体做了不少好事。当然,和咱们中国一样,洋教里的出家人也不全是好和尚,也是良莠不齐,有好有坏吧。

“据说这位天主堂的约瑟夫神父,也是出身于大富大贵的人家,自幼慧根深种,年轻时从欧罗巴的著名医学堂学成毕业后,就出家到天主教会,游走了很多国家布教行医,来到三原的这几年里,一直口碑很好,信众不在少数,看来确实是个有道高僧。

“不过,既然在收治双方伤患上都已经一视同仁了,却又为何在诊金医费上有所区别,这件事倒的确奇怪,等下见到他之后,咱们就会明白了。”

说话之间,一众官佐已经走上了医院正门的台阶。

推开大门,大家不禁一愣,都在怀疑是不是走错了地方。

因为太干净!也太安静!这哪里象医馆,说是祠堂都不为过。

只见,宽阔敞亮的大厅里,窗明几净,大厅正中的头顶上悬挂着一从硕大的枝形吊灯,虽然天还没黑下来,但也是烛火高燃,照的整个大厅的水磨石拼花地面纤毫毕现,悬挂在大厅正墙上巨幅的圣母画像也因这光亮的映衬,在圣母那柔美的脸庞上洋溢着圣洁的光辉。

与大厅相连的走道里,神父医生和修女护士,甚至还有来这里协助义工的信徒和学生,一个个往来匆忙,但都是气质稳重,忙而不乱。进来后,也没有听到如其他两处医馆那样,发自伤患的此起彼伏、令人揪心的痛苦哀嚎。

众人还没有缓过神来,前台的修女护士已经叫来了一位十几岁金发碧眼的年轻洋人。年轻人没有穿着神职人员的长袍,而是一身修剪得体的洋装。

“各位官长,请问你们哪位是张管带?”年轻洋人的中国话虽然口音很重,但是却很流利。

“哦,在下就是张义安。请问阁下是……”张养诚见状上前一步,拱手作答。

“张管带您好!约瑟夫神父是我的叔叔,我名字叫约翰。我谨代表我叔叔和鄙院同仁,欢迎您和各位官长的光临。”年轻人彬彬有礼地点头致意,并首先伸出手来与张养诚握手为礼,虽然非常年轻却举止得体。

“张管带,非常抱歉!我的叔叔和几位鄙院的负责人都正在忙着做手术,因为伤患很多,恐怕需要很多时间,所以不能前来恭迎各位。因此特命我前来陪同各位。您来鄙院是为了探望贵军的伤患吗?”约翰微笑着解释后,又问道。

“正是。我部和曾协双方的伤患让您叔叔和贵院的各位费心了!义安和备补营全体官兵对贵院的善举深表谢意,特此前来致谢并探望我部的官兵伤患。”张养诚再次拱手致谢。

状态提示:第40章:玲珑点窍 阴兵劫营 38--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