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崇祯有把枪>第九十章 使者

生性吝啬的崇祯皇帝朱由检生平第一次出手阔绰,便为大明换来了可观的回报。

两万两银子花出去换来了江南商人集团的信任,由晋商垄断的北方商业体系彻底崩溃,皇大明皇帝这笔买卖现在看来,是划算的。

千金买骨,大概便是如此。

早朝结束,崇祯皇帝在中卫军甲士护卫下离开皇极殿,往金水桥方向走去。

照例,又到了皇帝陛下视察中卫军训练时间。

崇祯皇帝对中卫军一直很上心,这是他手上最厉害的一张王牌。自组建的那一天起,无论是队列站姿,还是三段式射击,他都事事亲力亲为,殚精竭虑。

只是近来事务浩繁,山西战事,漕运改革,海运规划,控制物价,防备建奴,试验病毒······

这些事情都需要朱由检亲自决断,被人插手不得,然而所有事情混杂在一起,纵然朱由检太祖附体,甚至比他注重朱元璋还要强悍,也折腾不起。

这也是朱元璋以后,大明皇帝不得不设置内阁的原因之一。

权衡之下,朱由检只好将中卫军日常训练交由训导营出身的千户沈炼以及他的五个副手负责。

在中卫军中,训导官与指挥官分属两个不同系统,彼此并不存在任何管辖关系,有些训导官的级别比将官还要高,然而却没有任何领兵权力。

崇祯皇帝这样的设置,目的不言自明,是为了防止出现将领独断专权,威胁皇权的现象发生。

不过这位沈千户,对崇祯皇帝可谓是忠心耿耿。他本是玉门关人,父亲曾追随戚家军在北方防备蒙古人,在军中屡立战功,一路做到了游击位置。沈炼自幼接触兵马战事,受到父亲指点,武艺不凡,父亲死后,沈炼便顶替父亲位置,做到了千户。被派往雁门关驻守,那年他不过十九岁,是大明最年轻的千户。

崇祯初年,沈炼因扣押晋商货物,得罪了晋商背后的东林党,被侯方域等人诬陷扰乱军国大事,被东林党陷害投入狱中。

直到崇祯十七年正月,饱受磨难已过而立之年的沈炼朱由检下旨无罪释放,并官复原职,然而此时雁门关已在建奴控制之下,附近几个卫所也名存实亡,沈炼无路可走,恰逢崇祯皇帝招募中卫军,他便挂着虚职,进入中卫军训导营做了名教官。

在教官营,沈炼表现优异,很快便得到皇帝信任,成为朱由检心腹,负责中卫军的日常训练。

王承恩与王鑫沛与皇帝辞别后,两人带着崇祯皇帝的批条,前往内府取了一万两白银,十车粮草,一车古董器玩,带着一千多名藩王军,出了崇文门,往山海关方向而去,这里的兵是指新近招纳的流民。

这些流民来自北直隶各地,大都是些穷苦农民,也有些倾家荡产的漕兵工匠,对他们来说,解决温饱就是生命的所有意义。所以待在哪里对他们来说都是一样的,无论是在京师还是在山海关,无论是打建奴还是打流贼,也怕是掉过头来打朱由检,他们也毫不犹豫,谁给他们饭吃,他们就听谁的,所谓有奶便是娘说得就是这种人。

朱由检承诺增援山海关的军队,就是这拨人,虽然很烂,但总比没有强。

而且,朱由检派他们前去的目的倒不是为了增援山海关,关宁铁骑也看不起这些流民。

崇祯皇帝的目的非常简单,他就是想要山海关总兵吴三桂知道,大明还是他朱家的大明,他朱由检现在还能搞到银子,搞到粮食,兵源也不是问题!

午时初刻,司礼监秉笔太监王承恩与镇抚司副千户王鑫沛率领一千明军,押送着赏赐给吴三桂的粮食钱财,在崇祯皇帝朱由检那复杂的眼神中,走出崇文门,浩浩荡荡朝北走去。

朱由检带看了一会儿,仿佛看到了他那一万银子如同肉包子打狗,再也不能回来。

皇帝陛下偷偷抹了把眼泪,在心中祭奠完一万两白花花的银子,转身望向金水桥前三千多名中卫军。

从辰时初刻到现在,这支大明最精锐的军队已经在广场上练了两个时辰。

持枪,瞄准,扣动扳机。

这三个看似简单的射击动作被训导官拆分成十几个小动作,士兵们不断重复联系,教导官三令五申,所有动作必须整齐划一,有人做错的话,教导官就会上前训斥,第二次做错,就要挨一鞭子。

成千上万次的残酷训练,让士兵们对训导官指挥口令变得异常灵敏。实际上,只要沈炼一挥手,或是吹一下口哨,士兵们便能根据意义,做出不同战术动作。

虽是暮春时节,天气尚冷,两个小时的高强度然而很多人背上,脖子上已经出了层细密汗珠。

沈炼下令让众人暂时休息,将身上汗水擦去,这样做是为了避免士兵们患上伤寒,中卫军虽然强悍,但士兵们都是血肉之躯,着凉了依然会得病,病重了一样会死。

崇祯皇帝曾经三令五申,要把士兵们看成人,这便是所谓的人性。

朱由检看了很久,在他眼中,这支军队军容严整,令行禁止,完全符合强军风范。

休息间隙,朱由检来到沈炼旁边,沈千户见到崇祯皇帝过来,立即跪倒行礼,三千二百名中卫军也立即跪倒,山呼万岁。

崇祯皇帝朝士兵们挥了挥手,示意他们站起,三千多名士兵立即站起,继续原地休息。

朱由检微微颔首,虽然这几天他没有亲自参与军队训练,不过现在看来,这支军队还是深深镶刻着崇祯皇帝本


状态提示:第九十章 使者--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