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玄幻奇幻>最后一个儒圣>第十七章 开考

天才壹秒記住,。

李晓峰没有急着动笔,他想把整个试卷都看了下再动笔,毕竟,在现代多少年养成的习惯了是一时难以改变,考前必备的事情,检查这些试卷是否合格,没有有破损错印等。

因为,以前,李晓峰在一次考试中,就发现,他的试卷反面没有或者少印的事情发生,如果拿到试卷就开始答题,那后果,就是浪费时间,可能影响本场的考试成绩。

试卷,看起来,要比现代做的试卷内容多得多了,李晓峰把所有的试卷按顺序铺在桌子,才发现,这些试卷都是印出来的,但是都是毛笔字,字体。

李晓峰也没有想到,在这里考试,所用的试竟然是印出来的,按理说,古代印刷出来的书籍好像还没有出现啊。

不过,李晓峰想想也正常,毕竟这里是一个才气的世界,有了才气,人的寿命能力等各方面得到了提高,说好听一点,才气就是这个世界的生产力,因为他到这里以后就发现这里有很多的才气,不过,他却是吸收不到。

看着面前一叠的试卷,李晓峰数了一下,足足有四十页,三十面是印着考题的,而另外十张是空白,防止有人在答题时,把题答错,给人重新抄写整张试卷的。

最后,李晓峰把试卷整理了一遍,才发现,这里的试卷大致分成几个部分,第一部分就是了解古代孔子,荀子等人文章,也就是填空问答形式考题。

第二部分就是谈你对这些孔子,史家,农家等人的理解,问题很简单,但是,如果你没有看过,那你无论如何也答不出来的。

第三部分就是对诗词歌赋的理解,并要求写其中他出题的一首诗。

李晓峰看着这样的问题,也不着急,展开了第一张试卷,开始答了起来,毕竟,在他记忆之中,对于众圣的文章可以说很了解的。

如果是给没有得到记忆的李晓峰才说,打死他也不知道几句众圣的名句,即使现在是他古代汉语言的专业,但是对他来说,那些孔子、孟子等人的文章还是如同天书一般,让他难以招架。

李晓峰一边磨墨,一边想事情,这一切,都要依靠他的记忆才能去做,虽然今天一天,他读了不少书,但对古代天天读的人来说,他一点的优势也不占。

在磨完墨之后,李晓峰才用镇纸把试卷两角给压住,难得一次参加县试,最重要的是他,他从必须要过县试,否则,他也就是永远留下童生的位置上了。

因为他相信,即使梦中考试,那也是考试,这也是天地规则之一,不是现实考试,但总归是一场考试,不是吗?

看着手中的毛笔,一支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毛笔,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墨锭,加上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镇纸,李晓峰怀疑,这几样加起来,有没有桌上的纸值钱的呢。

打开第一张第一题,便让李晓峰有些挠头。

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请问,桓魋有对孔子不礼貌吗?孔子有德,桓魋真的不能把孔子怎么样吗?

顿时,李晓峰腹议不已,这是什么题目,如果按水蓝星的解读,可能就是孔子被桓魋追杀,可是,这李晓峰的记忆之中,孔子面对桓魋带兵来要包围他,他正义凛然,面对桓魋,他大声地指责桓魋不尊重德,一时间,大地震颤,天空雷声阵阵,吓得桓魋不得不对孔子跪下磕头致谢。

为此,这还在当时的国家成了一段佳话,正如孔子所说的有教无类。

提起笔,沾了一点墨,然后又放到了笔架上,然后又取出了一张粗布厚垫,有了粗布厚垫在下面,防止墨汁向下渗透到第二张试卷之上,影响试卷的卷面。

最后,李晓峰才再一次拿走笔,看了一下试卷,确信自己不会答错后,便在那第一题下面写下了答案。

清秀的小楷,公正而美观。于是,他又向下面看向第二题。

《韩非子?主道篇》中:虚则知实之情,静则知动者正。面对各种各样的情况,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感悟到韩非子半圣面对事情的态度是如何的?

韩非子,作为法家的半圣存在,他可以说是已经集法家大成者,以法治天下,成了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从而一举成为半圣。

而他的那本《韩非子》二十篇也成了他成圣的圣物,一举把他推到了半圣,为法家思想的延续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这样的题目可以说是很简单的,这也是相对于李晓峰来说的,相对于其他人来说,虽然不算难,但是,要把古之圣贤的书都读懂,读完,还是有很大的难度的。

再一次确定自己的答案之后,李晓峰便在这一题下面,写上了:旁观者轻,当局者迷;轻者明矣,静者清矣;身动而乱,静而神明;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最后,李晓峰还运用了《论语》中的话进行了概括,当他写完这一题时,顿时,他的这一张试卷立刻发现了阵阵的圣音,特别那句:旁观者轻,当局者迷,不过也就是一瞬间的事情而已。

当李晓峰看到了第三题时,顿时有点儿疯了,不是别的,而考到了《礼记》之中的句子:由此观之,则教学相长也,即在《礼记》之中,是如何介绍教学相长的。

相对于这题,要比上面的两题简单得多了,只要把教学相长的原文给写到上面就行了。于是,李晓峰不得不提笔写下了: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是故


状态提示:第十七章 开考--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