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骑马与砍杀大帝国>第三百八十四章 铁骑扬威(补二)

乌思兵标枪的飞矛伤不了西凉铁骑,但西凉铁骑投掷出的飞枪却是能轻易杀伤乌思兵,等这两千西凉铁骑将随身携带的只标枪全部投掷出去后,乌思兵的大阵已经一片狼藉,死者堆积,血流成河。

但安西铁骑的统率者段寄奴觉得这些还不够,虽然现在敌军阵形已经不再严整,是铁骑冲锋的好时机,但为了继续折磨敌军,打击敌军士气,好让自家铁骑在冲锋时能够一击而成,不必陷入混战中,有过大的损伤,所以段寄奴并没有见好就收,而是换上另一波一直在休息并且手中标枪足够的西凉铁骑上去,让他们也向乌思人的兵阵投掷凶悍而猛烈的标枪雨。

等这两千西凉铁骑投掷完全版的总共一万六千根羌人飞枪后,段寄奴又是大手一挥,让那批最先跟随庞千锋和贺拔盛出阵,用骑射杀伤过一回敌军,后来因为气力短缺被替换下来的两千西凉铁骑上前,也是将手中的一万两千根羌人飞枪全部投掷到乌思兵的头顶上去。

被五万四千支羌人飞枪蹂躏后,原本有一万五千多人的乌思兵大阵,只剩不到七千人,其余的千多人,全部都是或死或伤在飞枪之下,正躺在地上成为一动不动的死尸,或是因为巨大的疼痛,不停的挣扎扭曲,哭号大叫,叫声凄厉,模样凄惨,让人不寒而栗,整个乌思人的大阵现在就是如传说中的炼狱景象一般。

看样子如果是有足够的羌人飞枪,安西军完全就是可以依靠标枪投射覆灭全部的乌思兵,这让全体的西凉铁骑,包括他们的统帅段寄奴也是震惊不已,难道西凉铁骑真就厉害到这种地步。

但很快段寄奴和西凉铁骑中的许多将领就是醒转过来,明白西凉铁骑之所以仅仅靠标枪投掷就能让乌思人死伤如此惨重的原因。

除了乌思兵甲胄单薄外,一大原因就是先前因为火人的扰乱,使得乌思军阵大乱,许多乌思兵因为畏惧变成火人的同袍,所以或是逃跑,或是在统帅达扎路恭的命令下,用标枪和弓箭射杀变成火人的同袍,在慌乱中,许多乌思兵都是遗失了盾牌。

而后等达扎路恭因为自作聪明要靠兵力密度来抵挡安西铁骑的冲锋,而下令所有幸存的乌思兵猬集成一团,结成一个紧密阵形时,那些本就粗心大意的乌思兵,在达扎路恭的催促下,竟然忘掉了刚刚自己扔掉了的盾牌,只拿着刀剑这些杀人武器归队了。

虽然有这些制作粗劣的盾牌存在,乌思人也很可能挡不住那么多羌人飞枪的投射,但最起码是能够起到一些作用,少死一些乌思兵。

乌思兵在安西铁骑的标枪雨下如此不堪一击的另一大原因,就是乌思兵缺乏厉害的远程武器和骑兵,无法对西凉铁骑造成一定的伤害,所以才造成西凉铁骑敢于靠近到离乌思兵大阵那么近的地方投掷标枪。

如果现在西凉铁骑对阵的不是除了弓箭和标枪,没有其它强力远程武器的乌思兵,而是装备着神臂弩和大黄具弩等远射利器的安西军,或是拥有大量精锐骑兵的诸如南安羌军,或是其他什么敌人,西凉铁骑必定是不敢也不能靠得那么近,那么肆无忌惮投掷标枪的。

但不管是西凉铁骑占了多大的便宜,还是乌思兵的统军者达扎路恭昏招跌出等原因,这一支翻越祁连山进入酒泉想为祸乌思兵覆灭的结局已经是注定了。

段寄奴看着在西凉铁骑五万四千根羌人飞枪的蹂躏后,乌思兵死伤大半,剩余者个个张狂不再,面色呆滞,目露惊恐的样子,面上就是知道痛打落水狗的机会到来了,立即就是下令阎纲带领两千名亚美尼亚重装骑士发动重骑冲锋,彻底碾碎剩余的乌思兵。

两千亚美尼亚重装骑士,先前曾经客串过步兵步行作战,但只是结个盾阵推进一段距离,丢掷一些猛火油袋,并没有经历n度的战斗,气力保存的非常好,所以对于纵马冲锋一次,非常的游刃有余,个个都战心高昂。

在阎纲的命令下,两千亚美尼亚重装骑士,结成一个很是庞大严重的骑兵冲阵,阵中每一名亚美尼亚武士都身穿被涂成亮银色的山文铠,披着蓝色战袍,头戴雕刻一只雄鹰的铁胄,面带亚美尼亚风格的森然面具,更加森冷的马槊被他们紧握手中,指向天空,似乎是要将天都捅破一般,蓄势待发的亚美尼亚重装骑士个个如同从九幽冥域中出来的炼狱骑士一般,让人不寒而栗。

号角声突兀的响起,原本静止不动的两千亚美尼亚骑士立即就是拉动缰绳,慢慢控马前行,而后在阎纲的怒吼声中,逐渐加速,最后马蹄飞扬,风驰电掣的向乌思兵阵冲去。

这些亚美尼亚重装骑士经受最为严格的训练,即便是在如此高速的情况下,作战始终保持严整的队形,冲锋时一泻千里,锐不可挡。

“离敌三百步!”

在马蹄轰鸣声中,冲在最前面的阎纲估算着与敌军的距离,暴喝出声,即便阎纲嗓门大,也是不可能将他的命令传到所有两千亚美尼亚重装骑士的耳中,所以还需他身旁的令兵来传导命令,在阎纲下令后,他身边的令兵们立即就是将手中旗枪平放。

很快,亚美尼亚重装骑士中的那些同样拿着各色旗枪的队正屯长等低级军官,在看到主将身边令兵们的举动后,也同样是将手中的旗枪平放,于是所有的亚美尼亚重装骑士,都是得到得到了阎纲的命令,纷纷将原本指向天际的马槊放平,并且立即用装着马刺的马靴踢着马肚,催动


状态提示:第三百八十四章 铁骑扬威(补二)--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