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三国之逆袭成王>第二六零章 流年 下
,还说真命天子在我幽州蓟县,觉得传这个说法的人不厚道……可就是这种人,却还能凭着家世得势,为夫眼红啊。”

这句话云里雾里,不联系前因后果,一般人还真不见得听得懂。

荀采是知道那些流言蜚语的,当初乍然听闻的时候,也觉得传播这些流言的人简直诛心,后来荀彧、张燕等人也找人打探过,才知道这些话是渤海太守袁绍派人流传出去的。

其目的,当然是让刘虞称制,另立朝堂,说是与董卓分庭抗礼,但在刘正等人看来,袁绍的真正目的,却也无非是想要凭着家世出身成为权臣与开国元老。

只不过刘虞本人拒绝了此事,也让袁绍这厮的幻想破灭。

刘正这时说起,荀采也意识到讨伐董卓,如果真的建立联盟,论起出身,也只有袁绍最合适当盟主。

偏偏袁绍那些流言,也算大逆不道,更是间接影响了刘虞对刘正的态度,刘正不喜欢他算得上无可厚非。

她当然不知道,事实上刘正想的是前世历史记载中,袁绍身为盟主,本身就不思进取、玩弄权术,如今再加上过去投奔的刘备,刘正总觉得自己真要南下过去参加讨伐董卓的联盟,可能被针对。

荀采知道的事情,耿秋伊大体上也知道,这时却是眼眉微弯地笑了笑,取笑道:“夫君眼红什么?有女荀妹妹在,等若荀氏一门站在你身后,如今又领了圣旨,想要得势难吗?娘刚刚将我赶出厨房,还说你心眼多,还是以往老实一些看着踏实。”

这个踏实说的自然是李氏的不安,刘正闻言也只能苦笑,望到符氏的时候,倒是朝耿秋伊使了个眼色,示意外人在,给他留点面子。

那模样多少有些滑稽,尤其是本身诸多光环加身的情况下带来的反差感,让符氏垂头忍俊不禁。

刘家三人斗嘴的场面她以往也不少见,刘公子性情随和,待人友善,符氏平时也能感受到,见刘正察觉到自己的态度,朝着耿秋伊无奈地撇撇嘴,符氏觉得有趣,想起昔日一些阴差阳错,脸色倒也微微红了起来。

对于刘正的无声抱怨,耿秋伊俏皮地吐了下舌头,叉着腰挺着肚子走向荀采,知道荀采收拾的差不多后,笑道:“干粮还得等等,娘知道你稍后就要出门,想亲自给你做些米饼。妾身也不知道能干什么,要不……给你唱首歌?”

自从荀采进门,与耿秋伊情同姐妹,有些称呼都已经改了过来。

以往耿秋伊自知妾侍,在荀采过门之后极有分寸地想要喊刘正荀采作“老爷”“夫人”,在刘正、荀采坚持之下,倒也没有改口,反倒被荀采请求着同辈相交,也喊李氏作“娘”。

如今耿秋伊出门在外,朱明等人因为荀采的存在,倒也不好再喊耿秋伊为“夫人”,不过以表尊重,一声地位与正室相差无几的“如夫人”是少不了的。

“唱歌啊……”

刘正念叨一句,望望耿秋伊故作坚强的俏脸,又望望门外的鼓架,笑着站了起来。

自打当初有心学习诗歌,又有卢植在山道上敲鼓助兴,刘正在守完孝后,确实学了一段时间敲鼓与诗歌。

此时时间尚早,公孙越那边的消息也无人来报,倒也无所谓给二位夫人解解闷。

他拿起鼓槌,屋内清亮琴声已经响起,有个女声低声唱起来,“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声音婉转低沉,刘正愣了愣,“《击鼓》么……”

这首诗歌可是地地道道的厌战诗歌,说的也是战士出征在外,有家不能归的怨恨。

听着耿秋伊开了个头,那声音透着几分凄楚,刘正望着门内陷身于光晕中的耿秋伊,望着她微微隆起的肚子,又望向同样肚子隆起的荀采,心绪便复杂难言起来。

快四年了。

时光如梭,岁月如水,他在这个世界已经待了四年。

这四年,他结交了很多人,做了很多事情,也留下了很多痕迹……

却也实实在在辜负了很多人。

只不过,这一次分别谈不上辜负。

有些事情真的要做,也真的得做。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刘正恍惚间发现,有些话说多了,真的容易改变自己。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荀采接着唱道,声音如泣如诉。

刘正却笑了笑,抬手“咚!”的将鼓槌敲击在鼓面上。

耿秋伊接道:“爱居爱处?爱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院子外荀攸探头探脑望进来,神色微变,一侧有位随行的妇人有些幽怨地望了眼他,与屋内荀采的声音交相呼应,有些悲戚:“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望着夫人陈氏伸过来的手,荀攸无奈地将她搂进怀里。

他从来都知道自己是个谋士,若是天下和平安康,他何曾想过一定要让一身才华施展?

耕田读书,红袖添香,儿孙环膝,也一样痛快。

但国难当头,江山倒悬,他虽然没有自负到觉得缺了自己天下就不会稳定,但他姓荀,他叫荀攸,他觉得有必要让这天下知道他身负经天纬地之才,并非昔日世人口中那样浪得虚名。

与此同时,他观察了这个姓刘的家伙四年,也的的确确等了四年,这四年他度日如年,无时无刻不想着为大汉做一些事情,但搂着陈氏,他恍惚间觉得这四年如流水一般,


状态提示:第二六零章 流年 下--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