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近身兵王>第一百八十五章 撰锋和奇兵

“等一等,有个问题……”苍浩摇了摇头,质疑道:“据我了解,东瀛社会随着资本主义革命而出现的这些资本家,属于社会的新兴阶层,他们跟传统的武士和农民都不一样,对天皇没有死忠精神。比较有代表性的是第四师团,这支部队见到打仗就躲,能不参战就绝对不参战,徐州会战期间,突围出来的华夏军队碰巧遇到这支部队,然而这支部队 堂而皇之的烧火做饭,好像根本没看见,结果华夏军队从他们眼皮底下撤走。事后,他们辩解说,因为没有接到进攻华夏军队的命令。如果必须要参加战斗,他们就会在路上磨蹭,别人走一天的路他们要走两天,同时大量人员装病和掉队……等到东瀛投降,这个师团成了建制保存最完整的部队,大量武器装备完好无损。也就是投降后,他们回到老家,脱下军装,第二天就跑到m国军营前卖小商品。”

谢尔琴科点了一下头:“我也听过这支奇怪的部队!”

“该师团的建成地是大阪,这是一座商业城市,随着近代资本主义革命而出现。而东瀛的其他地方是传统的农业社会,在农业社会最重要的东西就是土地,最底层的农民依附于拥有土地的大名,同时武士也效忠于大名,大名又服从于幕府将军,幕府将军则在实际上控制着天皇。这是东瀛沿袭多年的社会治理结构,因而形成了严格的上下级关系,给东瀛人培养出了愚忠精神,这也是东瀛军队狂热效忠天皇的原因。但第四师团不具备这种因素,组成军人过去多是从事商业,对天皇和大名的尊重程度有限。正相反的是,围绕着苛捐杂税等问题,大阪人几百年如一日,不断和诸侯斗智斗勇、讨价还价……”顿了一下,苍浩狐疑的道:“这些从事商业的普通平民尚且如此,那些资本家又怎么可能尊重天皇呢,既然菊水纹章是对天皇死忠的象征,菊水会更没有理由采用。”

“道理虽然如此,但是……”谢尔琴科拖着长音缓缓说道:“毕竟天皇是东瀛社会至高无上的存在,所以菊水会还是需要利用天皇这个标志。”

“明白了。”苍浩若有所思的点了一下头:“也就是说,反动侵略事实上是当时东瀛社会从上到下形成的一种默契,区别只是天皇有天皇的原因,菊水会有菊水会的原因。动机虽然不同,但都是要吞并华夏土地。”

“尤其是,菊水会需要组建自己的武力,而落魄的武士成了最好的收买对象。”谢尔琴科对东瀛的历史同样比较了解:“历史上,东瀛就有很多失去土地的武士,成为浪人。随着资本主义革命,幕府制度被推翻,东瀛在明治维新之后先是推行版籍奉还,把武士的户口由大名转移到国家,从此武士的效忠对象变成国家。后来,东瀛进行兵役改革,实行三年义务兵役制,一时之间全民皆兵,国家已经不需要武士了,武士的饭碗也没有了。同时,东瀛政府下达废刀令,禁止武士带刀上街,而武士刀对武士来说是一种荣誉的象征,也是生命的一部分……经过这么一系列的改革,东瀛的武士阶层就已经消亡了。但这些武士只会打仗,国家不养活他们,他们的谋生就成了问题,所以也就是菊水会最好的收买对象。由于武士对天皇的愚忠精神仍在,菊水纹章对他们有号召力,自然也就成为菊水会的选择。”

“菊水会收编了这些武士?”

“菊水会把武士编组为一支队伍,号称撰锋队,这是菊水会两大武力之一。”

“另一支武力呢?”

“另一支是奇兵队。”谢尔琴科详细解释道:“撰锋队是武士组成,奇兵队则是经过训练的平民,撰锋队从事正面作战,奇兵队则从事偷袭和各种暗杀。东瀛在资本主义革命初期,军事建制上曾经有过这样的指导思想,那就是武士成立一支部队,平民成立另外一支部队,菊水会延续了这种思想一直到如今。从中不难发现一件事情,在东瀛古代,武士是国家主要武力,还有不具备武士资格的人成为忍者从事刺杀,菊水会的这个做法倒是很尊重历史。我说过,在战俘营自杀的东瀛人,大都出身自富庶之家或者武士阶层,这些人正是菊水会的组成力量。”

“还有其他信息的吗?”

“没有了。”谢尔琴科无奈的摇了摇头:“因为菊水会一直都没对苏联构成直接威胁,所以并不是克格勃重点侦查对象。再加上东瀛投降后,菊水会的活动越来越低调,全力保存自己,也没有太多痕迹可以追踪。除了这些资料之外,克格勃遗留下来的档案,对菊水会再无任何其它描述,而且这些资料还是查找几十年前的旧档才找出的。”

“也就是说,二战的失败,没有摧毁菊水会。”

“是的。”谢尔琴科点了一下头:“东瀛投降后,盟军对东瀛社会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造,以期彻底摧毁军国主义存在的根基。很遗憾的是,改造工作进行的并不彻底,靖国神社还在那,菊水会也依然存在。”

“关键还是菊水会太隐秘了……”苍浩又问:“话说,克格勃培养的那批间谍还是很管用的,后来这些间谍如何了?”

“不知道。”谢尔琴科无奈的摇了摇头:“苏联解体之后,克格勃内部也经历了动荡,在海外的部署全部崩溃。等到克格勃改组为后来的联邦安全局,已经丢失了原来的很多资源,跟海外的间谍也失去了联系。我估计,这些间谍应该回归正常生活,过自己的小日子去了。


状态提示:第一百八十五章 撰锋和奇兵--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