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都市现代>重生香江巨擘>第0683章 伦敦生活之华星宝丽金工厂

接上文,

讲完李文星找丽的呼声收购丽的电视台的计划,暂不提他如何整合丽的台,继续往下讲,

李文星的第三项计划,联手飞利浦和德唱两家公司,共同设立以‘随身听’、‘磁带录像机’为核心产品的,电子影音设备研发、生产的加工厂。

这第三项计划,本就是年前平价入股宝丽金唱片公司的交换条件,此时按计划执行建厂也是理所当然。

尤其是在星牌随身听已经在日岛和香江两个地方卖疯,乃至卖断货,胜利公司的产能已经严重不足的情况下,

飞利浦和德唱已是重视起这个计划,其执行力比李文星还要大,还要积极。

呐,也就在这种背景下,因为身边没人可用,李文星不得已亲自出面,跟飞利浦和德唱的代表们展开了细节谈判,

首先是三家公司各自的出资比例,最终谈定的结果,李文星、飞利浦、德唱,分别以专利加少量现金、产线设备、现金入股,核算股份43、33、24。

其次是三家联合设立的工厂厂址选择,经过数轮谈判,最终还是在李文星的执意下,落户在香江元朗区的天水围,就在李文星自己的星隆产业园旁边。

之所以选在香江建厂,无他,在香江建厂,不管是人力资源,还是投资安全、运输,所需的生产成本才是最低的。

选在香江建厂,每生产一只随身听,就要比选择英国、西德等欧洲国家,节省10-30港币,

而如果把最终产量定为全球2000万台,那就意味着可以节省2到6亿港币,绝对是一笔庞大的财富。

当然,如果选择东南亚、南美等国家,生产成本将会更低,毕竟人力工资低,某些配件就地采购价也会很便宜。

但是,就投资环境来讲,这些地方却是让投资人不太放心,眼下这个年景,东南亚和南美,每时每刻都在动荡,一个不好,投资的钱就有可能打水漂。

把工厂设在香江就不同,香江近几年来,经济发展相对稳定,政只环境也很和谐,(毕竟中英谈判序幕还没开始)且香江还是李文星的大本营,有他出面跟政服打交道,可以省去很多苦工。

不过呢,同样因为这个,既然香江是李文星的大本营,那他就有可能借助这种地域便利搞鬼,所以李文星必须放弃新厂的运营管理权,可以保留监察权。

对于飞利浦和德唱提出的这个条件,李文星倒是无所谓,略作思考也就同意啦,

事实上,就算给他运营权,他也没得人手可用,更没时间和精力去管理,他连星隆的工厂都没管,哪有那份闲心?

那既然横竖是自己不在意的东西,也就没必要继续争取,但是他也不可能平白放弃自己的权利,而是拿它做筹码,以退为进,换取自己在意的好处,

由此,李文星就趁机提出,要总代理飞利浦牌、德唱牌‘随身听’、‘磁带录像机’亚洲分销权的要求。

值得一提,随身听工厂是三家公司一起建立,其技术是共享,生产设备通用,那就意味着内核也会完全相同,只有产品的机身外观,礼盒包装,才会按照各家的设计来制作,也就是贴牌生产。

而李文星开口就要德唱和飞利浦两家产品的亚洲分销权,这等于他想要一个人垄断整个亚洲市场,那这两家公司当然不可能答应他这种过分的条件。

不答应?这很正常,人家又不是傻子,这两个条件根本不对等好吧,一个运营管理权就要换两家的经销权,那得让出多少收益?那钱还不得给他都赚去?

要知道在联合工厂内,三家的产品,其成本价和出产价的利润差,是三家按投资收益比例一起分,后面的出产价和分销价之间的利润差,才是自己所得,

如果被李文星拿走他们两家产品的亚洲代理分销权,那在将来他们就会丧失整个亚洲市场,

李文星注定不会为他们的产品广开销路,都有可能做出来一年只给他们卖个几千台的事,就算用合约限制出货量,也有太多手段可以推卸责任,甚至只需要拖上三五个月,他们的产品就会失去竞争优势,拿回来分销权也是白搭。

于是,谈判就在这里僵持,

直到第三天,李文星以避免三家恶意竞争的理由做筹码,主动提出,他的星牌随身听可以放弃欧洲市场,

这样星牌主攻亚洲市场,飞利浦和德唱主攻欧洲市场,至于其他市场,包括北美南美,大家则各凭本事。

咦?这个方案一提出来,马上就得到飞利浦和德唱公司的强力认同,两家公司几乎没有过多考虑,就给答应下来。

欧洲现下都多少人口?又有多少能消费的起随身听、磁带录像机的人口?再对比亚洲呢?这还需要考虑吗?

说实话,他们两家公司本来就非常担心,李文星的星牌产品跟他们搞竞争。

无他,李文星的营销手段实在厉害,外界都传他是运营之神、营销大师,纵观他不多的几次营销手笔,确实不愧大神之名。

或者李文星再来个低价销售策略,来个什么让全世界的人,都可以享受廉价的高品质音乐的销售活动,

那他们两家公司就彻底悲剧啦,想卖个高价也卖不上去,这不是跟钱过不去吗?

现在他愿意以退出欧洲市场为条件,换取一人独霸亚洲市场,无论怎么看,这种结果都对他们两家更有利。

要不是他们确定李文星并不傻,都想要嘲笑他一番,何以突然


状态提示:第0683章 伦敦生活之华星宝丽金工厂--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