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更细的钉子,终于可以在木头上钉了。
但是,贪图省力是要付出代价的,有两套犁身的木材被钉破掉了,徒弟们花了一天才削好的犁身材料,就这样三五秒之间就变成了一堆废柴。
木和徒弟们看得是心在滴血,王东拍了拍木的肩膀,把木卯结构的原理告诉了他,让他好好自己想一想。
就算不能想成功,那也要自己去想办法怎么样让这个钉子钉下去不会那么容易让木头破裂,否则,就只能一根又一根地白削木头,浪费人力物力。
木咬咬呀,狠狠地抓紧了拳头。看那样子,应该是下了很大的决心,要攻破这个技术难关。
在牺牲了几套木材后,终于完成了一个犁身。
这个时候,石那边传来消息,他们的犁头也已经弄好了。
带上犁身,去了石的冶炼厂。看到了石拿着一个三角形状的铜块,面积约是一个手掌那么大。
简单来说,就是一块三角形的铜块,但是厚度有三四厘米,三角形的下端是中空的,分成了上下两块,每一层厚度约是一到两厘米,中间的空层大约是两到三厘米。
这个造型和王东想象中的一模一样,刚好犁身的底端那个前头已经削成了那种三角造型了。
因此可以直接将犁头就套在了犁身上。虽然两者结合不是很紧凑,但由于犁地的时候,作用力是往后的,因此虽然结合不紧密,但是也没那么容易掉落下来。
犁已经搞定了,接下来要去找绳子,用绳子将犁和水牛连接起来。
告别了木和石,让他们按照自己给他们的这种构造,继续完成五十套出来备用。
接着王东去了藤的工作室,从他的库存里挑选了一些粗大的绳子,然后就可以回大蛮城了。
回到大蛮城,去看了看野牛,已经老实多了,四头牛就在牛棚里安静地吃草,眼神中少了一种牛气。
想必它们现在还很开心,因为有一个可以遮风挡雨的牛棚居住,又没有狮子老虎等食肉动物的威胁,每天还有吃不完的草料,这种生活,简直就是每一头牛生下来以后为之奋斗的目标啊。
“嘿嘿,明天就让你们知道厉害。”
第二天,天气大好,王东让人一起,牵着牛到外面草原上放养。
现在这些牛和人经过了几天的相处,已经不会那么害怕,而且也已经习惯了鼻孔上的牛栓,被人用绳子一牵,就跟着走了。
牵着牛在草原上吃了半天,王东把其中一头牛牵到了一片红薯地,那里的红薯已经成熟,种植组的人正在那里收获,用锄头挖。
王东来了以后,有人给他拿来了刚做好的犁,那上面已经用绳子绑好了,把牛牵过来,将绳子挂到牛脖子处。
如果直接用绳子挂在牛脖子上,摩擦力太大,绳子容易磨断,牛身也容易受伤。
为此必须准备一根半米来长的,带有弧度的圆木,用这一块圆木架在牛的脖子上,木头两端再分别绑上绳子,另一头绑在犁身上。
刚开始绑的时候,牛是拒绝的,不过反应不是特别大,被安抚了一下就好了。
问题是在开始犁地的时候。把犁摆在红薯地的土陇下,把犁头插进土陇里,一手扶着犁身,一手拿着牵绳,开始驱赶水牛前进。
如果正常,水牛前进,就会带动犁头挖开土陇,里面的红薯就会翻起来,那人就不需要去挖了,直接捡到筐里就可以了。
但是水牛毕竟是第一次耕地,刚走了两步,巨大的阻力从犁身上传过来,让水牛都一顿。
这下牛不干了,就想着调转头来看看身后是怎么回事。
王东当然不能让它转身,否则一切就乱套了,要是犁身被它踩两脚,那就糟糕了。
抓着牵绳,摆动方向,就像骑马拉缰绳一样,控制牛的方向。
可这毕竟是牛的第一次耕地,对牵绳的意思不太明白,加上王东自己也是半桶水,也不太会控制牵绳。
来来回回尝试了很多次,基本都失败,犁没有往前一米。
最后实在没有办法,王东只得让一个人到前面去牵牛,牵着牛往前走,这下水牛老实了。
水牛往前走一步,带动了犁身往前,犁身带动犁头,终于将一大块的泥土翻了起来。
种红薯的土陇虽然很硬,但是相对于地面来说,松软多了。被犁带动翻起来后,一颗颗的红薯果实翻了出来。
这比使用锄头挖快多了,而且锄头挖还容易造成红薯果实的破损,用犁从底下直接翻起来避免了大量红薯的损坏。
族人们看到了使用牛力的好处,到了这个时候,才明白为什么王东要抓活的牛。
王东对这个方法还是不太满意的,因为需要前面一个人牵着牛,这直接就是增加一个劳动力的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