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钟离匡说了这一大串,长子郑鑫回味一番,出列说道:“打传教幌子起事造反,历朝历代皆有先例,无论是黄巾赤眉,还是今日的天尊教,都是一个道理。这异端邪说同圣人教化大相径庭,惟有着力弹压才是正道。然而信教之徒大多智化未开,因此当学圣人循循善诱之术,严惩恶,不问胁从,方能使百姓知对晓错,从善如流。”/p
郑荣听了点点头,说道:“郑鑫的话入情入理,确是圣人中庸术道。”说罢,望着次子郑森,刚想开口要他说话,可暗揣郑森乃是一勇之夫,不过是快刀乱麻、斩尽杀绝而已,便直接跳开他,问郑淼道:“淼儿,你说。”/p
“这个么……长兄之言,小弟十分佩服。只是有一事不明,这邪教异端,历朝历代均被严禁,为何又屡禁不绝?”/p
郑荣听了,眼睛一亮,道:“说下去。”/p
郑淼挠挠脑袋,笑着回答道:“孩儿是不知才问的,父王怎又来问我?”一句话说得堂上窃笑不已。/p
郑荣知道自己这第三个儿子的脾气——心中虽然知道,却不肯说出来驳了兄长的面子——于是便问秋仪之道:“仪之,你可知其中三昧?”/p
秋仪之在幽燕王府之中,本当韬光养晦才好,然而一则因他小小年纪不通人情世故,二则不是皇族血脉没有韬光养晦之理,故也不谦虚,略略作揖,跨出一步朗朗答道:“纵观历史,大凡盛世之中,百姓食得甘味,衣得保暖,鳏寡孤独,皆有所养,世道清明,人心向上,故邪教不得传播。而逢乱世,百姓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朝生夕死,百无聊赖,举世混浊,人心不古,这才会去信什么荒诞不经的邪教异说。因此,对天尊教,不可单靠武力镇压,更要修明政治,方可达到事半功倍之效。”/p
郑荣听了,刚要夸赞两句,没想到秋仪之还在滔滔不绝:“然而孩儿以为,这天尊教数百年来,无论治乱之世,均被严格查禁,却始终如草蛇灰线,伏延千里,屡禁不绝,想来必有异术,成大事者,当有可借鉴之处。故而……”/p
郑荣听秋仪之说着说着,似转了味道,眉头渐渐缩紧,用尴尬讶异的眼神朝沉默了好一阵的钟离匡看去,现对方也在用相似的眼神看着自己,便连忙打断秋仪之的话,道:“仪之的话固然有理,然而却是霸道,而非王道,确有不可取之处,今后不可再言。”/p
秋仪之听了,这才知道自己失言,慌忙深深作揖,退后一步。/p
郑荣见了点点头,对堂上王子臣工说道:“如今天尊教极为猖獗,在毗邻幽燕的河南道更甚几分,本王料想朝廷即要下旨幽燕官军南下讨伐,还望诸位将军恪尽职守,为国平患。”/p
堂上诸人齐声唱喏。/p
郑荣带着满意的眼神在堂中扫视了一番,鸦雀无声之中开始布置。/p
待到四位王子及诸将各自领命出来,已然是金乌垂地了。方才秋仪之虽说错了话被郑荣教训了两句,但他说话因说话有失分寸而被责备也不是一回两回了,倒也没有把这事放在心上。出得厅堂,抬头就瞧见正在凉亭之中同女眷们说话喝茶的忆然。/p
幽燕王府内的女眷俱是名门闺秀,虽然郑荣本人对无谓的纲常俗礼极不在意,然而女眷们举手投足之间依旧不逊于士林大儒中的贤淑女子。/p
偏偏收养在府的忆然自小在草原上自由自在地成长,根本不懂汉人的礼节,走马斗鸡、抛头露面竟同男子无异。偶有教习王府女子礼仪的保母见了忆然的举止颇有些不满,却碍于忆然乃是番邦的公主,就连王爷和王妃都不加节制,哪有她们这些下人聒噪的份儿。/p
此时忆然正瞧女眷们做的刺绣女红,虽然插不上手,但见手无缚鸡之力的女眷们将手中针线上下翻飞好似兵马交战,又像舞着一套极快的剑术,倒也看得专心致志。/p
仪之见状,便想同忆然开个玩笑,便绕个大圈,踮着脚走到忆然身后,正要拍她肩膀好吓她一吓。不想忆然突然扭头,在仪之耳边大喝一声,反倒把秋仪之吓了一跳。/p
仪之惊魂稍定,带着半分嗔道:“你到中原也有五六年了,怎么一点淑女样也没学会,居然敢来唬我。”/p
忆然反唇相讥道:“也不知是哪个偷偷跑到人家身后,不知要做什么勾当……”/p
秋仪之理亏在先,一经忆然点出,当然无言以对,于是话锋一转道:“你可知道义父召了我们去商量些什么?”/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