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这些种子在南方并不定受到重视,如南方食物比北方充足且吃米饭,这三种植物土豆主要充当菜蔬培养的,玉米主要是当副食品种植的,番薯也是当作副食品与救急的。
因这样的定位在南方种植产量要求不太高,口味要求更高。如玉米在南方逐渐培养出的品种是又糯又甜,对番薯、土豆要求也是如此,在选种时向这个方向发展。
因为在丰富食品上有较好作用,实际上此时南方这些植物在长江以南也有广泛而零星种植,此时刚去世的著名科学家,进入过大明内阁成为次辅的徐光启就是在上海家乡看到这些植物,试种后最推荐番薯,特地写了本书名甘薯疏介绍与推广,还北方试种过。
只是徐光启作为一个科学家在大明实在是不幸的,不谈他的天文、数学等成就,其农学的巨著农政全书只是书坊杂书而已,真正农民是买不起的,读书人中有田地的读过此书但土地完全交给佃户耕种,实际上读不读此书实在关系不大,倒是沈磊将这些书翻印后作为干部培训辅导教材等用,各农庄也备了这类书了。
另外徐光启在家乡试种番薯比较成功,特别是地窖储藏方法解决了长江以南番薯受冻烂坏问题,这个经验北方可以用,但在北方种植的适应性与主要追求高产的品种培养及种植技术上还是没什么作为。
作为后世人还有乡村工作经验的沈磊当然不会想当然地以为弄到种子一种下就会大丰收,实际上大明这时候在山东官方强推过玉米种植,但收获的却是一片反对的骚乱,不得已取消了。
实际上到后世改革开放粮食宽松前山东人最主要的食物是玉米,称之为六谷,但此时他们为何反对?这原因是一来大家不熟悉玉米,官员的作为简单粗暴引起反感,农民将官员的逼民致富当作别有用心。
另一个原因是玉米产量并不大高,特别是根本不知道玉米是风媒授粉,零星种植玉米棒常只有少量玉米。况且尝过味道的人觉得口味不佳,还不懂种植技术,一下子让农民种植肯定是难接受。
沈磊搞来了番薯、土豆、玉米,还有西红柿、辣椒之类种子当然不会简单种植,不仅进行气候适应性种植,还进行耕种技术试验及选种、人工育种等研究。
而仅这就不是普通农民有资本进行的,因为试验田加人工开支不小,而收获却是可能只有一点点。另外沈磊他还懂后世的育种技术,加知道各地需要的品种,在育种上比徐光启先进了不止一二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