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大明天启录>第五十八章 打造大明舰队

送走了诸位藩王以后,朱有孝开始集精力改造大明朝的海军舰队了,目前的海军舰队主要是集在东南部沿海地区,这些舰队的火炮也是老式的实心弹,现在的作战方式还主要以登船搏杀为主,对于直接击沉对方的舰船还是不太多,关键是炮弹威力太小,除非是大舰队遇到小船,可以直接击沉。

戚金的部队有一部分老兵是在船长大的,所以在孙承宗和戚金回来之后,朱有孝才开始正是决定这个问题的。朱有孝的意思是直接把戚金的部队改编成海军,这些精兵都是经过战场拼杀出来的,有较好的心理素质,再加他们也都熟悉新式火炮的应用,这样一来他们很快可以成军,迅速形成战斗力。

戚金对于皇欲将其部队转为海军非常高兴,这标志着皇对自己的重视。戚家军自从抗击倭寇开始,一直很注重海军士兵的训练,要不然的话也不会有对倭寇的海围剿取得绝对性的胜利。但是自从戚家军被调到蓟州以后,海军方面的战例再也没有了,只剩下陆战蒙古人的战例了,而且其战果辉煌胜过了海战,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海战方面的人才没有了,而是成了海陆战斗两方面都具备的人才了,这才是朱有孝更看重戚家军的原因,再加现在戚家军扩编之后变成了神机营,以后再加以训练是标准的大明朝海军陆战队的雏形。这样一来,这支部队无论海战还是陆战,都将是大明朝的精锐部队。

建设海军首先要建设的是军舰,现在的军舰都是木制的,朱有孝想建立的则是由钢铁打造的战舰,但是对于目前的钢铁产量和质量来说,这事还不太现实的,所以朱有孝也只能像历史那样一步一步的前进,首先制造的是铁甲舰队。但是算是这样,船队的动力问题也不太好解决,蒸汽机的动力还是很小。在朱灵和宋应星、徐光启、毕懋康的共同努力下,在经过近半年的研究和试验,他们发现有一个重要的问题不好解决,那是润滑问题,在曲轴连接处的关节点,经常有发热现象,造成了温度过高使用寿命过短,朱有孝想了想告诉他们可以用蓖麻油或者菜籽油试一下,最后实验结果是蓖麻油效果更好。另外还有蒸汽机的调速问题、汽缸温度问题、传送动力问题等,这些都是一时半会不还解决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朱有孝虽然心有解决的办法,但还是没有直接讲出来,他怕自己说的太多妨碍了这些大牛们的思维能力,让他们形成解决不了问题找皇帝的习惯,但是,也讲了一点离合器、变速器原理。其他的朱有孝只是让他们自己去在实践的过程发现问题,继而解决这些问题,哪怕因此失去了制造舰船的时间向后拖延也在所不惜。

经过这么长时间以来,朱灵他们也终于制造出了一台可以实用的蒸汽机来,虽然功率不是太高,但是如果用来装在较小的船舶还是可以当做动力的。为了不浪费太多的材料,朱有孝决定把这一台可以实用的原始蒸汽机为蓝本,试制十二台同样的蒸汽机来试验大明朝的三等福船,一共建造三艘这样的铁甲船,每艘船使用四台蒸汽机。明朝的福船分为五个级别,最大的有近二十丈长,四丈宽,六丈高,最小的也有四丈长,一丈宽。一等福船不是用来做战舰的,相当于现在的补给舰,二等福船是用来做战舰的,设计的较结实,三等福船是用来巡哨的,行驶速度较快。

朱有孝选择的是一艘十二丈长,三丈宽,五丈高的三等福船来做实验。因为二等福船太大,朱有孝怕它的结构有问题,禁不住加农炮的反震,万一把战船开炮的时候震坏了,那出大笑话了,尤其是现在根本没有计算承受能力的合适办法,朱有孝只能采取更稳妥的办法。为了更稳妥起见,朱有孝还让宋应星制造了四根十丈长的钢柱放在龙骨里面,以加强福船的抗震性能,然后在以这四根钢柱为龙骨加以横向的细铁柱。本来朱有孝是打算使用钢管的,但是现在钢管想做成这样长度的太困难了,所以只好用钢柱代替。在这些钢铁龙骨的外面,正常使用普通的木制龙骨,这样这艘三等福船用了双龙骨,而且还把加农炮设计在福船的前后两头,侧面则暂且不设置大炮,每艘福船设计为八门加农炮,前后各四门,间以迫击炮防守,在此基础建设起来的福船自然可以经受较大的加农炮震动。现在用的基本都是实心弹,还是以登帮战为主要方式,故此还在船的周围包了一寸厚的钢板,甲板也在下面铺了一寸厚的钢板,这样一来算实心弹砸到船,经过木板的减震后钢板可以彻底保护好船体不受损害,另外又准备一些沙包,防止铁弹滚动伤人。在增加了钢甲之后三等福船的重量自然增加了不少,几乎和二等福船的重量差不多,但是因为有了蒸汽机作为动力,朱有孝还是对这三艘铁甲船抱有很大希望。

这三艘三等铁甲福船因为主要火力在前后两端,所以战斗时以正面对敌,并且因为有钢板防护,可以承受敌人的实心弹砸击,因此要求在距敌方较近的时候才能开炮,以得到最高的最好的炮击效果,因为采用的全部是开花弹,而且现在的触发引信不太好,必须碰到对方船才能爆炸,所以基本是在一里远左右开始开炮。对于现在的普通木制舰船来说,最大的不过二十四丈长,五丈宽左右,这在五里以外看来不过只有二丈左右大小,以现在的射击准确性,在这个距离开炮能够命的概率不到千分之一,算使用炮镜和计


状态提示:第五十八章 打造大明舰队--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