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青春校园>妙谋生花>143 施恩封赏

“对了,还有一事要说与你知。”陈元泰放下茶盅,“因这次战事时间颇长,朝廷中又诸事纷杂,我便拟前朝制度,设立了内阁。”

“总共五位阁臣,吏部尚书高忱为首辅,户部尚书李和与礼部尚书周叔玉同入内阁。尚有两名空缺,我想从封疆大吏里提上来两位,你可有人选?”

陈希心中一凛,想起了杜明心的话:“……正因恩宠深厚,咱们才更要谨言慎行,懂得分寸进退。守好咱们的立身之本,旁的无需惦记。”

自己是领兵打仗的亲王,本分便是做陈元泰手中一把好用的刀。一旦越过这道界限,在朝政上手越伸越长,才会容易在不知不觉中犯了上位者的忌讳。毕竟陈元泰之后是太子即位,自己这样的宠遇在史书上也是少见,若再沾染朝政,谁知太子会作何感想?

念及此处,陈希连忙道:“儿臣于朝政上一窍不通,平时打仗军需调运,也都是兵部协调。儿臣懒惰,各使司封疆大吏都不认得几个,更遑论推举了……”

陈元泰听他这样说,先是一愣,而后心头便涌起了淡淡的伤感。这个儿子聪慧、懂分寸、识进退,踏实做事、待人真诚。唉……

陈元泰很快调整了一下情绪,笑道:“你在我面前,不必……”

话到这里,王公公进来禀报:“启禀皇上,定国公、兴国公、安国公还有三位阁老都已经到了。”

“宣他们进来。”

片刻后,几位大臣鱼贯而入。这几位要么是长辈,要么资历比陈希老,虽然陈希是王爵,但他还是起身向众位行了礼。

首辅高忱笑着还礼道:“王爷此次立下大功,老朽还未向王爷恭贺。”

“不敢当,”陈希笑道,“我不过是听命行事,父皇运筹帷幄得当,定国公倾力相助,我才能侥幸立下这份功劳。”

陈元泰笑着向徐行道:“你听听,功劳倒成了咱们俩的了!”

徐行笑道:“晋王谦虚谨慎,不骄不躁,是有大才干、大智慧的人。”

陈元泰笑道:“你们都坐,今天主要是议一议封赏的事情。”

陈希慌忙从袖中掏出一份奏折,双手递给了陈元泰。“这份名单是儿臣与定国公共同拟定的,立有首功者三十七人,二等、三等者各有百余人。余下者,各场战役皆有作战突出的营队,儿臣以为也应做集体嘉奖。另外,阵亡将士约有万余人,儿臣建议在当年皇上立下的旧例的基础上,再加两成,然后按照官职等级,对家属进行抚恤。”

陈元泰认真地看着这份名单,书房里一时寂静无声。

安国公憋了一肚子的火,双眼盯着那份奏折,恨不能把它夺走烧了。这是陈希为此次南征将士请封的折子,立首功的这几十人里,即便是没有任何官职的普通士兵,这次封赏过后,怕也要得个总旗、甚至百户的官职了。

这些人因给陈希卖命而得了提拔,又是陈希亲自为他们请封,以后怎么会不以陈希马首是瞻?

这次南征过后,陈希在军中的声望怕是要与徐行比肩了。

再想想自己家那个愚蠢不堪的孙女婿,安国公简直气得要背过气去了。自家冒着被陈元泰申饬的风险,为陈霆求来了去金陵捡现成便宜的机会。谁知这个蠢货连肉送到了嘴边都不会咬,眼睁睁看着这份功劳从指头缝里溜走。

要不是赐婚旨意已下,自己又无人可选,安国公真想退婚。

“这个折子,准了。”陈元泰仔细看完,合上了奏折,递给高忱,“内阁抄录之后,各送一份到户部、礼部和兵部。周叔玉与李和领着户部、礼部的尚书,兵部再加上沈遥,你们三个近期把此事办妥。”

三人赶忙起身领旨。

陈元泰挥挥手叫他们坐下,又说道:“至于晋王说的抚恤金的问题,加两成很是妥当。原先的旧例是在进京之前设立的,此一时彼一时,如今天下大定,适当提高些抚恤金,也好安抚将士,不至于令人寒心。”

李和犹豫着说道:“陛下所言甚是,只是这抚恤金的来源……因南征一役,国库损耗巨大。虽然江南地区缴获银两不少,然而盘存、整理、统筹,皆需要时日,只怕这笔抚恤银子发得迟了,让将士不满。”

陈元泰笑着看了安国公一眼,说道:“这个你不必担心,之前安国公已经同意从晋、豫、鲁三地调拨五十万盐铁专卖的银子来支援前线。现在前线将士已归,这笔银子用不上了,正好拿过来填抚恤金的窟窿。”

这一番话说得,没有询问、没有商量,一副理所当然的口吻,让安国公愤愤不平的心情又多了几分割肉的痛楚。

原本金陵出人意料地快速陷落,让邓家都松了口气。不但陈霆送去的三十万担粮草一丝未动,后续的五十万两银子也不用出了,邓家人都很是高兴。谁知陈霆回来说,三十万担粮草已经充缴国库,安国公心疼之余,只能咬咬牙当是为太子积福了。结果今天陈元泰又惦记上了那五十万两银子,还偏偏让安国公辩无可辩。

他想了想,正要开口推诿,外头又送来一份奏折,却是钦天监算的晋王长子的八字。

陈元泰忙叫人送进来,匆匆看了一遍,笑道:“五行缺一,说是旺命的八字,这倒是跟报恩寺的大和尚算的如出一辙。”

礼部尚书周叔玉笑道:“恰巧晋王立下大功,又逢晋王长子满月,皇上何不满月礼时赐名,既热闹又体面。”

“正有此意。”陈元泰笑道,


状态提示:143 施恩封赏--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