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都市现代>重回九四>第140章 这世间多了一座新坟,就少了一位慈祥的老人(二合一大章)
于死者,或辈份低于死者的亲人,必须佩戴的东西。

男人不会绑,所以绑得像个要自裁谢罪的日本武士,女人则会弄得多,包起来像是一定特殊的白帽子,只是留着尾巴,白白的尾巴托到了腰间。

这孝帕也是有讲究的,孝帕越长,代表与死者越亲,所以郭去和小菁丫头的孝帕,算是所有人中第二长的了。

第一长的是郭去外婆的子女,以及干儿子、干女儿。

丫头的孝帕包起来厚厚的,这是郭去老妈的杰作,因为太长了,不这样包会拖在地上,影响走路。

丫头一下午去了好多次堂屋,眼睁睁的看着,躺在堂屋右边木板上的外婆,然后瘪着嘴,忍不住掉下眼泪,她好几次试图揭开盖在外婆脸上的纸钱,然而,都没敢揭开。

于是她非常的委屈,回到郭去坐着的四方桌前时,总是一副可怜兮兮的样子。

“怎么了?”

“我想看外婆。”

郭去看着丫头,他有些不忍,因为大家都说,小孩子是不能看逝者的脸的,会做噩梦。

所以他尽量不让丫头去看,因为在起棺的时候,所有亲人都会看,那时候看就行了。

“丫头乖,等过几天再看哈。”

“呜~”丫头从不用语言来反驳郭去的话,然而她有她自己的办法,那就是哭。

这应该是一种依赖吧。

“好了,好了,哥带你去看。”

揭开纸钱的瞬间,说实话,郭去也有些怕,只是想到这是自己的外婆,那份对死者的敬畏也就散了许多。

“呜呜~,外婆,外婆不理我了。”

郭去强忍着没哭,他摸了摸丫头的头,无声的安慰着。

“丫……呼~”一说话就感觉自己有些忍不住想哭,郭去重重的吐出一口气,压抑着眼睛里的泪水,觉得自己好多了,这才道,“丫头不哭,看看外婆,外婆以前可疼丫头了。”

丫头用手擦了擦眼泪,然后看着外婆,她此时不再害怕,因为已经被悲伤充斥。

“外婆脸上有水。”

丫头怯怯的声音响起,郭去细看,这才看到,自己外婆脸上真的有水。

“丫头乖,快去拿点卫生纸,给外婆擦擦。”

等擦完了,郭去才又把纸钱盖在外婆脸上,这也是风俗,郭去倒是不知道这代表着什么。

“要下雨了啊。”

也只有在下雨之前,屋里才会显得潮湿,外婆脸上才会有凝华的水。

“也的确该下雨了。”

郭去呢喃,在他印象当中,每逢自己知道有人去世过上山埋葬,这天都会下雨,好似被死者的悲伤感染了一样。

(这是事实,笔者就有这种感觉,这二十多年来,送走了很多位村里的老人,无一不是在上山的早晨下雨,笔者最终只能归咎于是老天爷有感,被感动了。)

六天过去了,离郭去外婆去世已经七天,这几天郭去都在老木屋里,鲜少有出去的时候,主要是他一直浑浑噩噩的,总觉得少了什么。

或许这就应了那句话吧:只有失去的时候,才知道珍惜。

他觉得自己还是做的不够好,忽略了母亲后家的两位老人,所以有些自责。

外婆上山了。

棺材被抬到了选好的墓地,棺材被撬开了一道缝,这是磨魂,郭去知道。

磨魂就是把棺材打开,让逝者的残留的魂魄出来,再看看亲人,这是最后的见面了。

棺材磨开了一道缝,逝者的亲人们立马跪在了地上,郭去的大舅和二舅,率先哭了出来,然后悲伤开始传染,一瞬间哭声盖过了其他杂声。

公鸡被拿了出来,鸡冠被掐破,又扯了几根几毛沾上公鸡血涂在棺材上。

郭去的大舅拿了一把锄头,象征似的薅了一把土在棺材边,然后帮忙的人开始忙碌起来。

鞭炮声震天,搬石头的搬石头,挖土的挖土,几十人有条不紊的忙碌着。

只不过用了半个小时,世上少了一位慈祥的老人,少了一位牵挂子孙的老安人,同时多了一座新坟。

悲伤逆流成河,逝者亲人背对着坟墓跪着,反手在背后兜着衣服,阴阳先生则开始说着一些不怎么听得懂的话,不时撒一把新米,新米似仙女散花般从天际洒落,然后落在地上,落在众人兜着的衣服中。

“新坟已立,孤魂莫入!此间事了,记入地府!”

“起!!!”

跪着的人接二连三的站了起来,然后把米直接放入嘴里吃了起来。

这米寓意着,逝者对活着人的祝福。

鞭炮声不绝于耳,吵得人心烦意乱,逝者的亲人全都抽泣着往家里走。

由此可见,郭去外婆是有多好。

其实看一个人在大众眼里好不好,只要看看这个人的所有亲人,是否会在这人死后哭,就知道了。

白事的最后一次酒席开始了,然而,大都食欲不振,此时能吃得下饭的,恐怕也就不懂事的小孩子,以及礼尚往来的路人了。

又在外公家里待了一天,郭去害怕外公想不开,或者不让他太过悲伤,他试图把外公接去城里住几天。

他外公没同意,他说他不能走,他说老婆子才搬到新房子去住,她会害怕的。

他走了,她晚上连个托梦的人都没有。

家人又忍不住掉下泪来。

老人又开始自责,说自己哪壶不开提哪壶,又勾起了大家悲伤。

入土为安,这不能说是每一个国人的真实想法,因为不同民族有不同的风俗,不过这里讲


状态提示:第140章 这世间多了一座新坟,就少了一位慈祥的老人(二合一大章)--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