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九挠了挠头,甄乾的话说的非常清楚,可是自己还是有一点不明白,为什么甄乾要让甄十南下,自己在渤海一带刚刚有了一点起色,现在被调到五峰列岛,难道甄乾准备放弃渤海了。
甄乾经略海洋的时间有点晚,大唐的航海技术才刚刚起步,自己将两人放在一南一北完全是出于锻炼的目的。
开始的时候,资金大多数都是偏向甄九的,毕竟渤海属于内陆海,风浪比较小,在初期积累经验再合适不过了。至于甄十经略南方,更多的是去在陆地上打基础,寻找经商的机会,拉拢建造海船的工匠,在沿海一带布置下棋子。
这些计划到现在看起来依然没有什么问题,计划有时无关对错,而是根据实际需要。
甄十现在手里只有两艘三四百石的小船,刚刚上了嵊泗列岛,这时候将甄十调到倭国,不仅没有一点助力,反而将刚刚打下的根基全部荒废了。
如果有可能的话,甄乾其实非常不想现在动用甄九,新式的海船正在建造,大量的水手还在培养,和北方之间的贸易来往也让甄乾赚的盆满钵满,这时候让甄九到倭国无异于拆东墙补西墙。
“心里一定感觉非常亏吧!”
“亏大了!”甄九笑道:“去年半年在渤海上劫掠了八艘商船,和辽东做了五笔生意,光是账面进帐就有八万贯,本来准备和登州水师再敲定两艘千石海船,到时我们手下的海船就达到了七艘,在辽东海盗中也算是顶级了,这次我离开渤海就只能暂时偃旗息鼓了。”
损失是一定的,原本计划是等安史之乱爆发后,自己会亲自到倭国一趟,那时甄九手里至少有二十多艘海船,分出一半造成的影响应该不大。
现在好了,甄九只能带着三艘海船出现在倭国,许多原先的计划都实现不了了。
“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计划永远都赶不上变化,我们现在的实力还是太弱了,只能先沉寂二三年?没什么好沮丧的……。”
事情已经这样了,甄九也不愿意继续谈论这些事情,和甄乾讲述了自己从渤海到五峰列岛一路上的见闻,继续问道:“主人,这次一共来了三艘性能最好的海船,一艘北上去了主人在海图上标注的佐渡岛,另一艘沿着主人说的第一岛链南下,顺便访问一下传说中的琉球国?”
和倭国相比,很多唐人都不知道琉球国的存在,甄乾也翻阅了很多书籍,才在《隋书·琉球国》书中找到了一些记载,大业年间,隋炀帝派遣二名武将,数次到达流求国,征讨流求住民并把数千名不驯服的男女捕回中国。
书中记载,隋炀帝总共征讨过流求三次。第一次是607年,因为语言不通,所以只“掠一人而返”。次年,再令朱宽第二次进击,但也仅“宽取其布甲而还”。第三次则是在610年,由陈棱和张镇州领军,是一次相当大规模的军事行动,“虏其男女数千人”而返。
后世有学者争论,这次出征征伐的到底是后世的琉球群岛,还是今天的宝岛台湾。
就唐代琉球群岛和台湾而言,甄乾认为隋炀帝征伐的是后世的琉球群岛,原因有二,一是琉球群岛在隋唐时期已经有了国家的雏形,而台湾当时还只是一些土著居住在上面。二是按照隋代的航海技术来看,到达琉球群岛并不是难事,而想登陆台湾并不容易,这主要是因为台湾海峡风浪的原因,就连明末郑成功攻打台湾的时候,也同样遭遇到了相同的困境,而当时的航海技术比隋代不知道提高多少倍。
纵观整个中国的历史就会发现,国人从三国时期就有登陆台湾的记录,可是最后都以失败而告终。
宋代航海技术已经相当发达,开发占领台湾的条件已经非常成熟,可是就因为台湾海峡风浪太大,南宋朝廷几次努力都无疾而终。
就现在唐代航海技术而言,想要登陆台湾,最好的办法不是直接横跨台湾海峡,而是采用北上和南下迂回避开海峡中的风浪,就是因为海峡风浪的原因,历代王朝才多次失去开发利用台湾的机会,也被那些不懂航海技术的后人无数次诟病。
这一次甄乾并不想开发台湾,或者说是大琉球,现在的条件根本就没有成熟,没有最好的海船,没有先进的航海技术,没有优秀的水手,开发任何岛屿都是一个天大的笑话。
历史上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的时间是1492年,而葡萄牙人跨越非洲好望州来到明朝澳门的时间是1549年,中间相隔了不到50年,从这个时间上可以看出,横跨大西洋难度远没有穿越海峡的危险大。
好望角由于印度洋暖流和大西洋来自南极洲的寒流在这里相汇,加上这里恰好与海洋上的强烈西风带相近,所以这里常年都刮着强劲的西风。恶劣的海洋和天气气候使好望角一带经常是狂风怒吼、巨浪滔天。
由于这里常常见到这样的惊涛骇浪,所以1488年葡萄牙航海家迪亚士首次发现这里的时候,将这里命名为“风暴角”。直到1497年11月,另一位葡萄牙探险家达·伽马率领舰队经好望角成功驶入印度洋,满载黄金、丝绸回到葡萄牙,葡萄牙国王约翰二世才将“风暴角”改称“好望角”。
好望角海域几乎终年大风大浪,常常有“杀人浪”出现。这种浪波弱则5以上,浪头犹如悬崖峭壁,浪背如缓缓的山坡,受其侵袭而蒙难的海船不计其数,好望角是世界上最危险的航海区域之一。
台湾海峡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