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北洋反动派>12 机枪大队3

“这里就是火力交叉点。”

军校学生有一个好处,那就是他们的理lùn_gōng底扎实,接受能力很强。目前来说张世臣他们那边的军官,学习段勋教的班排战术还是很吃力。

他们更多的是依葫芦画瓢。

当然有些人的确是天才,或者说是天生打仗的料。就如段勋最重视的万选才很聪明,对于段勋讲解的班排级的战术了解非常快。

学的已经是有模有样。

但他们还是比不上那些军校出来的学生。

因为大家的基础不一样。这些军校学生,就算只是毕业陆军中学,那也是学了好几年的军事知识。如果说张世臣他们只是被动的学习,那么李济深、徐永昌、于学忠他们则是能够理解,甚至能够图画作业,进行一些推演。他们把段勋的很多战术改革,在纸上可以画出来。

“纵深,有了这个纵深,那么攻破第一道防线之后,防御阵地依旧没有问题。”

李济深画了一个图,然后说了一下。

“是啊。”

徐永昌也是点了点头。然后对李济深和于学忠道:“你们都是打过仗的。你们的防御阵地是怎么布置的?反正我在学校从来没有学过这种防御阵地。”

徐永昌一直都在军校。

因此他的一切都是在军校学到的。不过自从来到豫西之后,在段勋身边学习,段勋讲的内容,从开始时候的班排级的突击战术开始,到后来的一些战术原则,到现在的防御阵地的布置,都和自己在学校学到的完全不一样。

完全不同。

让他有一种颠覆性的感觉。

以至于徐永昌是想,是不是自己只是在军校学习的,所以并不清楚军队打仗的事情。是不是也正是因为如此,军校毕业生都要在军队实习几个月时间之后,才能够成为排长。

这个问题他只能是丢给李济深和于学忠。

这两个人,李济深是辛亥年打过仗的,而于学忠在毅军也当了好几年的兵。李济深和于学忠互相看了一眼,于学忠先道:“没有。”

他来到前面,拿着一根树枝在地上画,然后道:“我们毅军也参加过一些军事演习。至于打仗,也就打过一些察哈尔地区的土匪。所以对于防御阵地的事情,并没有多少研究。不过据我知道,辛亥年的时候毅军在潼关地区打过仗。他们防守没有这些东西。”

“好像就是找一个高点,然后简单的挖个战壕。听说挖战壕都是比较敷衍的,和老师说的战壕完全不一样。至于什么纵深、这种交叉的掩护,听都没听说过。当时毅军的装备不算很差,有大炮、有机枪,军队用的都是毛瑟、汉阳造。但拿下潼关之后,又几次被张钫领导的陕西民军夺回。如果防御阵地跟老师布置的这样,那些陕西民军没什么好武器,怎么可能几次夺回潼关。”

李济深和徐永昌都是段勋在军校的教官,所以叫段勋老师。等到于学忠开始在军官教导大队之后,他也开始叫段勋老师。

于学忠的想法很简答。

师生关系多好。虽然现在的师生关系相比起古代已经淡了很多。如果放在古代,那句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这可不是说着好玩的事情。

师生之间是要荣辱与共的关系,那种关系甚至堪比家族。

到了现在这种关系就比不上古代。但就算是如此,如果有这么一层关系,那么就比其他的关系近很多。于学忠叫段勋老师,不仅仅是因为段勋讲课的确很好,让于学忠这个念过毅军随营学堂的军官大开眼界之外,也是为了拉近和段勋的关系。

所以现在的于学忠在私下对段勋也是一口一个老师。

“是。”

李济深也是点头,道:“辛亥年的时候,我在姚雨平司令麾下当参谋。当时部队很多作战计划,训练计划都出自我的手。因为当时姚雨平司令麾下,虽然军校学生不少,但也不多。整个部队虽然号称是广东北伐军的精锐,但其实完全是乌合之众,训练计划完全是最初级的计划。当时不仅我们的部队是如此,其他南方部队都是这种情况。那个时候南方革命军有很多学生军,他们士气很高,可惜没有军事素质。都是拿着一杆枪就上前线,都不知道怎么开枪。这样的情况之下,部队战术之类的就更无从谈起。和北洋军交手之后,损失惨重,一批一批的学生军倒在了前线。”

叹口气。

李济深突然想到了辛亥年的事情。

那个时候自己也是满腔热血,南下参加了广东北伐军总司令姚雨平的部队。那个时候真是热血沸腾,为了推翻满清奋不顾身。可是现在想想那些部队的战斗力是真的很差。

战术?

什么是战术。

那个时候的南方军队都是一窝蜂的要北伐,哪一个部队能够坐下来踏踏实实的搞战术,提高部队的战斗力。因此辛亥年南方突然出现了几十万的部队,可是战斗力就非常差。

“那么南方新军呢?”

“我接触不多,但也听说了一些。战术方面其实也是乏善可陈。现在想想,其实不管是北洋军,还是南方革命军,他们的战术都是差不多的。如果说有些不一样,那就是北洋军的武器更好、训练更强,执行能力更好。仅此而已。”

李济深想了想之后,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辛亥年的时候,我们的部队沿着津铺线打过不少次仗,当时我没有多少感觉,但现在我反而有很多想法。那个时候我们能够打胜仗,是因


状态提示:12 机枪大队3--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