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事,公台如何看?”
看向大将军府议事厅中的陈宫和丁弘,吕布问道。
端溪县伊家打死十几个佃农的事情,在第二日傍晚传到了丁弘这里,当晚丁弘没有直接找吕布禀报,而是先找陈宫商量了一下。
隔日,上午吕布收到了贾诩的快马急信,是贾诩直接向吕布禀报的,也是关于端溪县伊家发生的事情。
而在今日,陈宫和丁弘也来了,同样是为了此事。
此时,吕布的脸色带着不悦,没想到还真有人出来干预自己的政令,而且一次就闹出了十几条的人命。
对于这些世家、士族中的大家族,吕布不是真正的理解,但是也知道,历史上就是这些家族在主导,是个个朝代依靠的最重要力量。
同时,吕布手下的不少文臣,官吏基本都是世家或者士族出来的。比如:陈宫,贾诩,戏志才,郭嘉等人,这些都是目前吕布所依仗的人。
因此,不得不考虑他们的看法和感受。
而,在吕布自己看来,最简单的处理方法是:顺者昌,逆者亡!
时代需要进步,适者生存!
出了伊家这家大事,而且在这个关键时期,陈宫自然看重这些世家和士族,但是也明白自己的立场,何况他能感觉得到吕布所做的这些事情,像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变革。
“主公,此时可以暂时依据汉律,从严处理,但不必将伊家逼上绝路,以彰显主公的仁慈和宽宏大量。”陈宫昨晚和丁弘商量后已经有了自己的看法。
吕布摸着额头,犹豫一会儿,问:“这样,会不会让他们觉得本将军太软弱,以后便会变本加厉?”
他的第一处理方法:直接抄了伊家,杀人者偿命,并且做出赔偿,伊家的其他人,发配到九真郡和日南郡的交界去。
要让交州的所有世家和士族,都知道违抗他吕布的下场。
“主公放心,依照汉律杀人者偿命,从者重办,做出赔偿,足以让其他家族畏惧。不将伊家赶尽杀绝,能彰显主公的宽宏仁德,一举两得。”陈宫说道。
汉律的内容,吕布无从得知,既然陈宫坚持,吕布只好认可,点头,说:“就按公台的意思,这事儿就交给你来处理,另外丁弘全力配合,务必保证自愿参与迁徙的人成功迁徙到新县安置。”
这事儿,吕布就交给了陈宫处理。
六部还没有正式组建,大事情都要落在陈宫的身上。
这件事情也让吕布心声警惕,对于这些世家和士族必须有一定的监督才行。
当日傍晚,黑风高,番禹城城郊,一座老旧的府宅内。
府外有一对五十人的卫兵把守着,庭院中三十个黑衣人,蒙着脸,只露出一双诡异的眼睛。他们分成两对站立,一动不动,俨然是军队中走出来的。
今天将是他们命运的转折点,但选择权在他们自己手上。而带给他们人生转折的,正是眼前的吕布,他们的大将军,也是他们的主公。
吕布挺拔的站立在三十人的前面,凝视着前方的三十人。一身盔甲,虎背熊腰,眼神威严,手中方天画戟,一股强大的气息压得三十人踹不过气。
“你们知道今日为何找你们来吗?”说话间,吕布注视着三十人的眼神。
“属下不知。”这三十人基本都是吕布从军中选出的普通士卒,位高的不过伍长。
吕布除了【神兵营】采用的新军制,并州军依然使用的汉朝军制,五人为一伍,设伍长。
这三十人大多数来自并州军,其中包括老兵和张辽新招募的士卒;还有些上次投降的山贼以及通过其他方式找来的。
他们都有共同点:基本都是普通士卒,都有些污点,生存能力强,底细清楚。
吕布翻开手中的名册,这名册是用新改良的造纸术制成的纸,上面记录着在场三十人的详细信息。
“卢俊!“
吕布叫出名册上第一个人的名字。
“在!”
右边一列,第三个黑衣人走了出来,声音响亮。
“你是并州五原人,二十六岁,早年随军击杀匈奴,你被冲散了,没找到队伍,面对两个孔武有力的匈奴人,你假意投降,然后乘其不备,一举灭之,不否?”名册上记着每个人的底细。
卢俊闻言,微微有些惭愧,虽然杀掉了两个匈奴人,但毕竟投降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点头拱手答道:“回大将军,的确如此”。
“高石!”
吕布继续照着名册点名。
“在!”
又一个黑衣人走出列队,但块头不小,一看就孔武有力。
“并州晋阳人,二十岁,在一次战役中,来不及随大部队撤离,所以趴在死人堆中整整一天一夜,最后侥幸瞒过了敌军,才逃回了军中,是否?”
“正是。”黑衣人点点头,没觉得什么不好意思的,活着最重要。
“颜晨!”
“在!”
“李伟!”
“在!”
“杜威!”
“在!”
....
吕布慢慢的点完三十个人的名字,这三十人的底细都在名册上记录着,无一错记漏记。
这三十士卒,虽然都有能力立点小功,但明显手段都有些不光彩,为军人所不耻,被吕布一一道出,各各低着头,不敢直视。
“你们是不是觉得,把你们的一些见不到光的事说出来,是在羞辱你们?”
吕布注视着他们的眼神和动作说道。
“属下不敢。”三十人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