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赘婿>第九〇六章 俯瞰
之初是四个师五万余人的主力,后来也曾加入两万左右的新兵,打到二月底的这个时间点,第一师的剩余人数大概是八千余,二师经历了黄明县之败,后来补充了一些伤兵,打到二月底,剩下四千余人,四师渠正言手上还带着七千人,五师八千余,再加上军长何志成直属了特种旅、干部团等有生力量六千,棕溪、雷岗前线参与阻击对方十五万大军的,实际上便是这三万四千余人。

西瓜在后方剿匪,手上领了一支特种作战部队,实际上并不多,进入二月后,宁毅终于把原本准备好的人手抠出来。他手上的六千人,包括了警备团、剿匪部队、部分参与了前线作战的特种作战人员以及少量的技术兵。

集结于前线的三万四千余人,实际上并不集中。依靠棕溪、雷岗之前山岭的道路崎岖,大兵团展不开的特性,大量的兵力都被放了出去,分散作战。

二月二十三这天清晨,女真人的几支部队就已经展开了大规模的穿插突袭,华夏军这边在反应过来后,第一时间集结起来的大约是一万五千的部队,首先以四千、五千、六千人的三个集团迎击斜保、拔离速、撒八麾下各一路薄弱力量,战斗从中午开始便在山中打响。

华夏军的力量随后还在不断调集。

宁毅从梓州的出发,与女真人选择的,倒是“不约而同”的一个时间点。但随着他的这一步动作,二月二十三这天,对整个西南战局而言,就有了截然不同的意义。

所有人都能够知道,战局到了极关键的节点上。但没有多少人能理解宁毅做出这种选择的动机是什么。

对于时主力是二十万大军,如今搞到前线只有十二万,能用的汉军几乎消耗殆尽,从历史上来说,是极为难堪的一幕。但战争并不遵循简单的交换比,要用几万人的力量将金兵这样耗下来,华夏军承受的是更加巨大的压力,当兵力渐渐减少,会在某一刻崩溃的,更可能是如今拼拼凑凑只剩下了四万的华夏军。

对于华夏军主动出击籍着山路搅混水的目的,女真人当然理解一部分。守城战需要耗到进攻方放弃为止,野外的运动作战则可以选择攻击对方的首脑,譬如说在这边最复杂的山地地形上,奇袭了宗翰,又或者拔离速、撒八、斜保……只要击溃一部主力,就能获取守城作战无法轻易拿下的战果,甚至会造成对方的提前败退。

为了应对这一可能,宗翰甚至都选择了最谨慎的姿态,不愿意让华夏军知道他的所在。与此同时,他的长子完颜设也马也并未出现在前线战场上。

真正被放出来的诱饵,只有完颜斜保,宗翰的这个儿子在外界以鲁莽著称,但实际上心底细腻,他所率领的以延山卫为主体的复仇军在整个金兵当中是仅次于屠山卫的强军,即便娄室死去多年,在雪耻目的下一直接受训练的这支部队也本是女真人进攻西南的核心力量。

如果华夏军要进行斩首,斜保是最好的目标,但要斩首斜保,需要把命真的搭上来才行。

女真人在过去一个多月的前进里,走得极为艰难,损失也大,但在总体上并没有出现致命的错误。理论上来说,一旦他们越过雷岗、棕溪,华夏军就必须转身回到梓州,打一场不情不愿的守城战。而到那个时候,大量战斗力不高的部队——譬如说汉军,女真人就能让他们长驱直进,在成都平原上尽情地糟蹋华夏军的大后方。

这样会让华夏军很难受,但对方必须这样选择——当然,宗翰等人也一度预测了越过雷岗、棕溪一线的另一种可能,那就是宁毅意识到困守梓州只是坐以待毙,于是壮士断腕放弃成都平原,折回凉山山中继续当他的山大王。那也算是西南之战走到尽头的一种方式。

谁也没想到,宁毅出来了。

壮士断腕到这个程度?一旦过了线,就以四万人展开全面作战?

破釜沉舟哀兵必胜的故事宗翰也知道,但在眼前的情况下,这样的选择显得很不理智——甚至可笑。

因为这样的迷惑,女真军中二十三到二十四过度的这一晚显得极不平静,高层将领一面故作寻常地做出前线调动,一面与拔离速这边的核心指挥群进行商议。

达赉、撒八等人自然都认为有诈。完颜斜保按照他的“设定”开始疯狂前推,做出要抓住第一刻战机的姿态,在后方早已蓄势待发的万余部队也在迅速地挤过来。高庆裔一度提出谏言“宁毅此人孤注一掷,盘算必然极不寻常,不如勒令宝山大王速速停住,另派军队前去试探。”

完颜设也马持同样的谨慎态度,但宗翰一时间并未作出决定,拔离速则一如既往地做着他稳健的工作——令中路大军沉稳向前,即便有什么事情,也不至于与斜保军队完全脱节。

“……宁毅的六千人杀出来,即便战力惊人,下一步会如何?他的目的为何?对所有踏出雷岗、棕溪的兵力以迎头痛击?他能击败几人?”

半个晚上的时间,宗翰等人都在地图上不断进行推演,但无法推出结果来。天尚未全亮,斜保的使者也来了,带来了斜保本人的书信与陈词。

“……我方十五万人出击,儿子携两万人先出雷岗、棕溪,即便华夏军再强,不过以四万总数相迎,若是如此,儿子即便摆阵,其余各军皆已得出,西南战局已定……若华夏军不能以四万人相迎,仅仅宁毅六千兵力,儿子又有何惧,最不济,他以六千人


状态提示:第九〇六章 俯瞰--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