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都市现代>一枝一叶:望见天梯>第73章 “路考”

“爹,你说的就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吧?”

“嗯。”

“爹,我正有个问题要请教你这个名医,你说陶渊明那样大文人,智商过人,他的五个儿子却都那样傻,他在《责子》一诗中写道:“白发被两鬓,肌肤不复实。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艺。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读他这首诗,就知道陶渊明的五个儿子,五个都不成气候。他长子阿舒,懒惰到举世无双;次子阿宣,对应考没兴趣;阿雍和阿端是双胞胎,谁知笨得不认识六和七;小儿子阿通成天都只知道找零食吃。爹爹你说,他的五个孩子都弱智,从医学上讲,这是啥原因?”

“你这倒是个问题,照我看,是陶渊明酗酒过度,严重损伤元阴元阳,精气衰竭破坏了遗传基因的结果。”

若云使劲捅一下龙一人,在他耳边:“你听见了没有?酗酒有害。”

“我再也不喝酒了。”他也在她耳边说。

她又接着问爹爹:

“他咋会整天泡在酒里,借酒消愁呢?”

李楠樵沉吟一下才回答:

“躬耕自资作为表演好办,他那样的文人,真要靠自己脸朝黄土背朝天,土里刨食,就不会如吟咏那样悠然了。眼高手底,有了矛盾就苦闷,就拿酒说事,所以说,隐逸之士并不好做啊。

世人只见他“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哉游哉,只见他“夫耕于前,妻锄于后”,妻子与他安贫乐贱,志同道合。多少人要效仿他做田园诗人,哪知道,陶渊明他把养家的田地卖了买酒喝,朋友借给他的钱也全买酒喝了,妻儿和他过的是“夏日常抱饥,寒夜无被眠”日子,他为人父,为人夫都是极不负责任的。”

老人家的话有了弦外之音,龙一人感到这话似乎是说给他听的。

该龙一人说话了,他说道:

“叔,我是一个大老粗,和你说的那个大文人,是两股道上跑的车。你放心,我龙一人是从苦胆里出生的,是从炮火硝烟中九死一生过来的人,啥苦我没吃过?啥罪我没受过?今后的肩挑背驮,日晒雨淋的农民的日子,自食其力的生活,对我来说不是受苦,那是享福!

这样的日子我盼望了二十年了。

再说,对我来说,当官就一定会幸福吗?我混个一官半职就能保证我、保证我的妻儿一辈子享福吗?不见得啊!”

李若云感觉到龙一人回答得体,给了他个鼓励的眼神。

说到这里。龙一人有些激动了,眼眶泪花闪闪。

若云使劲攥住他的手,给他鼓励,给他安慰。

“叔叔啊,真到那一天,我能用从自己地里打下的粮食,碾出自己的米,从自己的锅里,用自己的碗,盛上自己吃的饭,哪怕吃上一口,我也会幸福死了!

我今年都奔30岁了,这样一口自己碗里香甜的饭我还从没有吃上过一口啊!”

龙一人终于哽咽,说不下去了。

老人回过身来,已经是老泪纵横,他紧紧地抓做龙一人的手:

“孩子,你别说了,叔信你,我们的云子就交给

你了。你们会幸福的。”

又过了一会,老人家完全是老人对晚辈的温和口吻说:

“一人呐,做个好农民也不容易呢,你除了打仗,还别无他长,还不如老夫我还有一技之长,我也标榜躬耕自资,种树种粮,养禽饲畜,那还是不足家用,真正养家糊口的还是我的手头薄技,你已老大不小,一切都得从头学起,万事开头难啊。”

“叔,只要舍得力气,我想还是能混个温饱的,我拼死也不会让若云受屈的。”

这倒也是。

作者的本意,是想通过龙一人对土地的追求和渴望,来表达中国农民与土地的血肉关系,但愿我今后的章节中,能够充分的表达这一重大主题。

(本章完)

/book_79450/29385645.l


状态提示:第73章 “路考”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