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氏瞟了一眼礼单,只见有笔墨纸砚,文房四宝,还有诸多东海来的珊瑚玛瑙的,可见卫家老大在这礼物上倒是做足了功夫。
俗话说吃人的嘴软,拿人的手短,卫氏现下心口皆软,便给他安排了一个清静的去处海棠院,正是跟赵清昀的听竹轩挨着的。
卫家庆一听自己的院子竟然跟小表弟挨着的,别提有多高兴,每日里想方设法地要去寻赵清昀作耍。
可只有一次寻到过之后,便再没有一日能寻到的。
一到听竹轩门口,守门的小厮只有一句话:“二少爷在学堂!”
要不就是“二少爷在老太爷的书房,要不直接出来安平直接就回答:“我们二少爷正在写策论,任何人不得打扰。”
赵清昀的确很忙,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越来越密集,赵老太爷带着家中读书人举办了祭祖仪式。
站在祠堂里,看着陌生的牌位,陌生的阴森,赵清昀心里一片平静。
上香的时候格外虔诚。
她想她既然能有重生这般的命运,那就说明这个世界便真有些灵性之处,举头三尺有神灵,多做善事自然没错。
按照往日科举的沿袭,祭祖完毕后,还要一起去拜文昌帝,这一次老太爷便不再陪着去,只放他们兄弟俩跟一众国子监的学生们一块儿去。
当然其中是要紧的便是祭拜孔圣人。
这是大梁历年科举的传统,而且是由官府统一筹办,只要是本朝举子,就能去参加。
时间定在考前的第三日。
那日十分热闹,举子们,期望孔子保佑自身文运昌盛,考试顺利。
而那些当官的他们便希望孔子保佑,可以多多选取贤才来治理国家,科举考试可以顺利进行。
这基本是除了科举考试以外最热闹的聚会了。
孔庙修在城北的景山下,山清水秀,赵清昀和赵煦、卫家庆一行人随着人流观了照壁,过了文状元桥,以儒家大礼在大成殿外恭敬祭拜。
三拜过后,众人约着去孔庙后面的孔林走一走,只刚下台阶,便有人前来拦住赵清昀:“赵二公子,请跟我走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