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前世她被沈月茹诬陷毁了沈长毅精心载培在书房里的一颗墨竹,被罚困在院子里思过,连新衣裳都没有呢……

这边的书香想到沈瑶若是换了衣服,容易招惹是非,被沈月妙等人议论……

想着如此也罢,便将衣服规规矩矩折好放在沈瑶的衣柜里……

隔日,府里便开始忙碌布置起来,花园里已经陆陆续续摆上许多名贵的花在养着,就连墙壁也开始刷新……

这是每年必做的事。可以说是比春节还要隆重……

倒不是说沈长毅铺张,此事一向由刘管家与大姨娘负责,也正是因为沈长毅更是朝中出了名的沽清自傲,除了龙椅上的那位举办国宴,或是为彰显皇恩浩荡,宴请群臣外。极少参加各权贵的府宴。

沈长毅本是朝中出了名的沽清自傲,如此一来少不得被人认为自持其才,心里不喜……

虽说是宴会,但在名酒好肉,美人歌姬下,朝中各帮势力相互勾结,少不得有一些心知肚明的事情上却不得台面的东西在暗中交易……

然而,也正是这样,沈长毅更为当今圣上所宠信。古往今来,最为多疑莫过于皇上,手中执掌的权利越大,也是最容易招惹猜疑,引来祸端……而沈长毅的孤清,无意在原来的基础上得到了更多别人得不到的宠信……

除此之外,沈长毅的出身,也是其中重要因素……

沈的贫苦子弟,自幼无父,于家中母亲自抚养长大,历经生活艰苦,寒窗苦读十年,在先皇已历经三次科举。然,不取首位,不罢休……

直至新皇登基,有意将朝中手握重权的权臣洗牌,培养自己的心腹大臣……

在开元二年,整顿民风后,在金銮殿上亲赐考题,豪笔一辉,钦定试题名为《旗赋》。且规定需以“风日云野,军国清肃”八字为韵。沈朝陌当场起笔,写了一篇二十七句,共三百二十七字的赋。全文洋洋洒洒,文辞雄劲,用韵精准。展现了其深厚的文笔。整篇文章中回答的对于治国方略的独到见解。

以为国家选择治国平天下,被当时在场的太傅称为英才。其中的“明明我君,四海无尘。立徽号,建鸿勋;为旗削蚩尢之迹,画蛟龙之文”更是说中了新皇想要一展宏图,为一代圣贤明君的雄心报复。以此在录取的二十七名进士中,名列第一,成为当朝状元。

由此封为五品翰林院侍读……

两年后……在一次奉旨编辑‘九全之书’,等续修之书时,再展光彩,将其重新整理,攥写城九全册一百余卷。后又在短短两年间建立了会要体分类编纂的体例方法,轻简便捷,为周邻之国纷纷效仿。

如此博学之人,更是寒门子弟,父亲早逝,其母在其任职翰林院之时因多年积劳成疾,无力回天。

孤身一人,无牵无挂,只要为己所用,便最忠心的臣子。

沈长毅便由此一路高升,由翰林侍读到通政使司副使,再到如今成为位极人臣的左相,势如破竹,无人可及………

自古以来……

各簪缨世族中各种宴会多由正妻出面寻理由举办,且说沈相府没有主母,虽有五位姨娘。但,小妾终究是小妾,没有扶正,在正经的世家大族里。尤其讲究嫡庶分明,原妻与妾侍不分,被视为乱本,最是让正经的望族所鄙夷。姨娘说到底就是比奴婢高贵一点,在原配夫人眼里只不过是蛊惑人心,扰乱家室的狐媚胚子……

上不得台面……

按理说,这般家况,处事诸多不便,在京中怕是要贻笑大方,不少权贵之家暗示想要将自家之女嫁过来做继室。说是为其分忧,如此一来,能够盘上沈相府这棵大树,从中互利。

可奈沈长毅从无再续的意思,如此久而久之。反倒取得一个好名声,世家夫人普遍认为沈丞相还对于忘妻思之念之

忠贞不二,始终如一。

这样的感情,确是被时间女子向往。

于朝中官员,即是对长毅厌之又羡之,无严妻之束缚,美妾在怀。后院从不生事端,一派和睦容容的样子……

沈瑶前世嫁于秦随陌之时,按贴赴宴,可不少听闻这样的话语,却也只是笑笑而过。

专情又如何,家中姨娘不在少数。朝三暮四又如何,只是可怜了她苦命的皖姨娘……

府中年仅一次的办宴,必然是隆重万分,无论沈长毅在朝中多为他人不喜,也不能否认他是当今圣上身边的大红人,多年如一日,地位稳升不降。

所以不管是熟悉,还是陌生的官员,对他欢喜或是厌恶……

都不会错过参加这次宴会的机会,亦或是套亲近,又亦或是打探消息……

然,府中再如何忙碌,都与沈瑶无甚关系……

沈瑶这些日跑向皖姨娘院子,要向她学书识字。

如今未够年龄进学堂,小小年纪能毫无障碍地看书,不禁说出去让人难以置信,更是遭人怀疑

无奈只能用此计做掩饰……

倒是皖姨娘见沈瑶如此好学,自是十分欣喜,恨不得将自己所认识的字倾囊以授……

皖姨娘小时候想识字,家里没有条件,反倒是后来流落风尘,那老鸨为了让她看上去有几分书香之气,特地请了女先生教习。

想到此事,再看到沈瑶坐在院里梧桐树下的小凳,小小的双手支在桌上正在认真看着刚刚讲过的字。如今已是初夏,高大而苍劲的树干上引来知了,发出声声蝉鸣,或是心静,倒也不觉烦躁……

<

状态提示:13.平静--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