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您不会是要晋升了吧?”他的一个副统领来到旁边,好奇地问到。
几乎在这值班的所有士兵都看到了这一幕,甚至一些官员也好奇为什么几位大人物要主动跟他打招呼,于是跟着一起见礼。
“这......我也不知道。”夏侯明初心里嘀咕。不过他估摸着八九不离十,这事是跟夏侯战有关系。
琼宵殿上,君臣之礼已经完毕。老皇帝的精神较之上次,又有些不如了。他的身体情况,用江河日下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指不定哪天他就会驾崩离去。不过,看样子他还能支撑一段时间。
太子站在下方,看见老皇帝这副模样,心中十分高兴。他恨不得老皇帝当场驾崩,这样的话他就能立刻主持大局,登临皇位,不给武亲王和十三皇子一丝一毫的机会。
武亲王心中却是有些焦急。他还没有准备好,还不清楚老皇帝死后他该何去何从。一来他已经和太子摆明车马,就差真刀真枪地干上了,没有退路可言。如果老皇帝突然驾崩,他现在的实力又不足以对抗太子,后果只能是自刎。他唯一的机会,就是在老皇帝在世的时候,动政变,杀死太子,再逼迫老皇帝传召他皇位,那就是名正言顺,历史也不能指责他的作为,最多就说兄弟手足相残,但是这种权力争夺在皇室再常见不过了,谁都不会在意的。
一场朝会,是看出个人心理变化的最好时期。几乎每个人心中都有杆秤,根据老皇帝的状况来判断自己站的队伍是否合理。一眼放去,只有太子党的人面带微笑,保皇党的人一脸无奈,而支持武亲王的官员则是面色蜡黄,惶惶不安。
“咳咳。”老皇帝咳嗽了两声,“今天再次召开朝会,乃是再商议保定军官学院学生的问题。众卿家,你们认为何人才有资格成为该学院学生呢?”
“陛下,臣之见,军中年轻有为的军官可成为学生!”翰林院一位大学士率先站出来。
“不可,臣以为,军中之人既是年轻有为的军官,何须再占名额?陛下建立保定军官学院,就是要将无军官才华的人培养成有军官才华的人!”一位官员当即就站出来反对。
“哦?鮑卿家有何见解?”此人正是鮑瑞,被任命为保定军官学院的七个老师之一,也是大学士,但他没有顾忌同门之宜,正直地说出自己的看法。老皇帝很是喜欢他。
“陛下,臣认为有两种人:一种是民间无背景的子弟,武艺群者;另外一种是众位将军的还没入仕的子弟,他们从小受到熏陶,定然不会差到哪去了。”他的话刚说完,众臣议论纷纷,既有赞扬的,又有持反对意见的。
老皇帝却是很开心,很明显鮑瑞的建议很中合他心中所想的。一来这样做很公平,确实可以为帝国军队招揽人才,二来规矩也定的很死,将军的子弟入仕的就不能进入,可以很大程度减少人为操作,偶然因素就会少很多。
“好,鮑爱卿不愧是忠良之后,所提意见十分合理,深得朕心!”老皇帝决定就此敲定,“这件事情就交给鮑爱卿了。朕希望十一月狩猎之时,能够在狩猎场上见到他们的风采。”他说完后,又看看其他人,“其他爱卿可有异议?”
众大臣哪里敢反对他决定的事情,不过心里都明白,这句话是对着太子说的。太子心里自然清楚,脸色一阵红一阵白。不过没有办法,他只能忍受,直到老皇帝归西。
“臣遵旨!”鮑瑞领旨,又站回到原来的位置上。
不少官员看着,心中觉得不可思议。他们都以为这场朝会要开一段时间的,没想到这么快就结束了。他们甚至出现了一个错觉:“难道鮑瑞是私下得到老皇帝的授意,开场就这样说?不然简直就是诸葛在世啊。”
“这样的话,那鮑瑞的地位?”官员们看看他,又看看位的老宰相,那个老得不能再老的老头子,仿佛已经睡着了,“是了,应该就是下一位宰相了!”
这样的想法不仅出现在这些官员的脑子里,就连太子和武亲王等人都存在这样的错觉。不知不觉地,他们内心的计划又悄悄地作了变化。
除了老宰相,还有就是十三皇子,似乎了然于胸,不声不响。
老皇帝很满意,至少没有人敢站出来公然反对他的。如果有人胆敢公然反对,他一定会将那人革职查办,送到大狱里面去。他提了一口气:“朕还有一件事情要宣布,赵公公,你将朕的旨意宣读。”
“是陛下。”赵公公从身旁的小太监手里接过圣旨,开始念到,“闻玄武门统领夏侯明初克忠职守,朕体恤其能力,擢升为大内侍卫长,总领皇城内务,授骠骑将军职。”
老皇帝的这道圣旨,又掀起了一拨骚动,包括太子等人。本来其他的大臣还以为太子等人都知道了,现在看来,这完全就是老皇帝突奇想,不知用意如何。就连太子和武亲王,都在开动脑筋想这个问题。大内侍卫是皇城内最为重要的一股力量,平常都是直接听命于皇帝的,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设过大内侍卫长的职位。更重要的是,这个侍卫长还匹配骠骑将军的称号,分量实在非同小可。
目前,整个皇城内,大内侍卫约有两千人,一千人为明着的部署,另外一千人则是暗中布置。他们都是民间、军队招来的高手,只服从于皇帝的命令,负责整个皇城的安全。当然,如果遇到了大军围城,他们的力量也是十分渺小的,只能掩护皇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