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铁血大民国>第 392 苏联是用来出卖的
建设,他们需要恢复战争的创伤。如果罗马尼亚和匈牙利可以成为苏联在国际贸易上的代理商,相信列宁和托洛茨基会暂时放过这两个国家的。”

常瑞青的话,由德国陆军总参谋长冯泽克特上将翻译成德语转告给希特勒。希特勒犹疑了一会儿,有些困惑地说:“这是在养北极熊!这头熊将会越来越强壮,总有一天会把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撕成碎片!”

白里安和贝当都能听懂德语,他们互相了一眼。白里安用德语说:“希特勒先生,我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您同意将罗马尼亚和匈牙利两国都排除在共同防御条约之外了?”

“不,不能排除匈牙利。”希特勒说。“匈牙利是捷克斯洛伐克和奥地利的屏障,而且该国同苏联的边境线不长。我们应该将防线延伸到那里。至于罗马尼亚……就让他们暂时中立吧。这是我的最后意见!”

听到希特勒的最后意见。两只法国佬都大松了口气。白里安着常瑞青,露出优雅的微笑:“委员长先生,法国同意希特勒先生的意见,共同防御条约将包括法国、德国、中国、意大利、捷克斯洛伐克和匈牙利六国。您觉得怎么样?”

这六个国家就是这个时空的轴心国吗?常瑞青想了想。点点头,用法语说:“我同意。我想接下去该谈谈我们各国在这个条约中的权利义务了吧?”

法国人了老齐亚诺伯爵,又希特勒,见他

们都点了头,贝当就从随身带来的皮包里拿出一叠文件交给自己的秘书让他散发。中国、德国和意大利三方都各自得到了一份有几张纸装订而成的薄薄的文件。常瑞青得到的那份文件是用中文手写的。写得很乱,显得有些仓促,内容也只是和中国有关。大致的意思就是:

第一、中国、法国、德国三国开展军事合作。法德两国将帮助中国训练陆军和空军;三方互相派驻高级军事代表团。

第二、法德两国用易货贸易的手段支持中国的重工业和军事工业的建设;法国向中国提供0亿法郎的贷款专用于中国向法国采购机器设备和武器,贷款将分0年偿还,并且可以用农产品和矿产偿还;德国将向中国的兵工厂和重工业企业派出工程技术人员;法德中三国将共同开发坦克和飞机。

第三、法国放弃向中索要庚赔款,并且以教育援助的形式退还原先已经得到的赔款。

第四、中国必须在苏联进攻希特勒防线时进行总动员,并且在一个月内完成00万陆军的动员。在德法两国通报希特勒防线被苏联红军突破后的24小时内向苏联宣战,并且在宣战后的72小时内开始进攻。

第五、中国承诺不会以武力侵犯法属印度支那,承认法国在法属印度支那的宗主权。法方将保证中国侨民在法属印度支那的一切合法权力。

完了法国人开出的条件。常瑞青又将文件递给了蒋百里,并且低声征求他的意见:“百里将军,你觉得怎么样?我们值得为这些东西背叛苏联吗?”

他指的当然是,一旦中国和法国、德国、意大利签署了共同防御条约,自然就违反了同苏联签订的互不侵犯条约了。

“一纸空文就换来0亿法郎的贷款和法德两国的技术援助。委座,你的生意经蒋某佩服啊!”蒋百里着文件笑道:“不过咱们应该还能多要一点,法国人可没承诺在咱们遭到苏联进攻的时候参战。”

常瑞青微微一笑,从蒋百里手中拿过文件挥了挥。用法语大声道:“白里安先生,元帅阁下。我注意到这份文件中并没有规定中国在遭到苏联进攻时,法国和德国应该采取什么样的立场。”

听到这个问题,现场的法国佬都皱起了眉毛。苏联进攻中国和苏联突破希特勒防线毕竟不是一码事。后者已经威胁到了法国本土的安全,法国当然只能拿起武器参战,可是前者是地球另一边的危机,爱好和平的法国人民怎么可能同意zu参战呢?

法国人还没有表态,希特勒已经同德国外交部长拉特瑙交换了一下意见,就抢在法国人前面大声说:“德国将会向波兰发起进攻!这一点可以写进条约里面。”

白里安和贝当的神se微微有些尴尬,德国人干净利落的表态一下就将法国推到了风口浪尖,来是需要再拿出点什么来收买中国人了。在法国人的盘算里,中国的作用可不仅是牵制苏联,同时还是限制德国过分武装自己的借口,在之前法德可是就德国陆军的兵力上限展开长达两个月底唇枪舌战。好不容易才达成了一致——法国同意德国拥有不超过50万人的陆军,但是前提必须是将中国加入一个由法德两国发起的共同防御条约。

法国外交部长和陆军总监开始又急又快地用法语低声交换意见。然后白里安咳嗽了一声:“法国也会援助中国的,但不能保证宣战,不过法国可以向中国提供武器装备和弹药援助,还可以向中国提供法属印度支那的粮食。”

他的话还没有说完。常瑞青就高声插话道:“白里安先生。不知道您有没有注意到,ri本皇太裕仁这两天正在莫斯科访问。根据我国所掌握的情况,ri苏两国很有可能会签订一个共同反对中国的秘密条约。所以中国将有可能遭遇到ri苏两国的进攻,而ri本强大的海军足以封锁中国的海外交通线。届时法国承诺的武器装备很有可能无法运抵中国。不知道法国和德国能不能预先向中国提供一批武器装备呢?”

听了常瑞青的要


状态提示:第 392 苏联是用来出卖的--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