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铁血大民国>第 684 血与火的世界 十 希望在印度
如果等到德国完成了对法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卢森堡、瑞典等国重工业的整合,将其变成德国战争机器的一部分。那么苏联西部将要面对的就不是德国不到2000万吨钢,而是整个中西欧超过6000万吨钢了,这个数字甚至已经超过了美国的钢铁总产量!如果再算上钢铁产量增长迅速的中国和老牌工业强国英国的钢铁。站在苏联对立面的国家所拥有的钢铁总产量很可能接近一亿吨!而苏联不过1800万吨,这可是超过5倍的差距啊……

所以苏联必须要在德国巩固自己在中西欧的霸权之前找到扭转乾坤的办法。但……能有什么办法呢?图哈切夫斯基不在莫斯科,这个问题就只能由瓦采季斯回答了,他目光闪烁着道:“主席同志,红军总参谋部认为德国在年内无力向苏联发动大规模进攻。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这个机会将西部的部分兵力转用于中亚和西伯利亚,争取在年内给予中国重创。”

“重创?创到什么程度?”托洛茨基冷冷道:“中国有5亿人口,打死2、300万谁会在乎?而德国人很快就能控制6000万吨钢,如果中国人损失的坦克、大炮太多,希特勒也很容易帮他们补充起来!这样的重创能有多大意义?”

瓦采季斯愣了一下,觉得托洛茨基分析得很有道理。法国战败后。德国控制的重工业实力已经和美国不相上下了!而中国又有几乎无穷无尽的人口,这样的联盟是不可能被打败的!也就是说苏联已经没有办法争胜,只能考虑保平了。想到这里,他就小心翼翼地试探道:“主席,我们或许可以同英国讲和,把中东和印度的军队撤回来……”

这话显然是托洛茨基不愿意听的。革命先知的脸色越来越难看。让出印度、中东去和英国媾和当然是有可能成功的,但是英国也不会因此和苏联站在一边去反对中国、德国。如果法国没有失败,或许他们还会通过支援法国、封锁德国来维持欧洲平衡。但是现在,英国绝不敢去招惹风头正劲的德国。非但不会去招惹,反而会把波斯湾的石油、印度的粮食源源不断提供给德国,这样一来德国的最后一个资源瓶颈也不存在了。所以瓦采季斯的主意是行不通的,大概是看出了这一点。瓦采季斯的话说到一半就停了下来。

托洛茨基也没有说什么,而是把目光投向了副总参谋长沙波什尼科夫,缓缓问道:“克拉斯诺亚尔斯克那里已经开始了吧?现在的情况怎么样?还有中亚会战打得怎么样了?中国人还在进攻费尔干纳盆地吗?”

“主席同志,中国人是6月15日开始向克拉斯诺亚尔斯克方向进军的,现在已经推进到了切列姆霍沃。估计最快要到7月上旬才能推进到克拉斯诺亚尔斯克附近,加米涅夫同志领导的东方面军现在已经准备就绪,有信心在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城下重创中国人的西伯利亚方面军。

中亚方面的情况有点蹊跷,中国人从5月10日起就停止进攻费尔干纳盆地了。”

“停止进攻?”托洛茨基怔了一下,中亚两个方面军的战报当然是每天都会送到他的案头,不过这段时间他的心思都放在欧洲。眼睛和脑子里面只有法国、德国,所以不记得天山方面军的报告上说了些什么。他想了想,喃喃道:“看来是苦盏筑垒地区给中国侵略者以沉重打击,迫使他们放弃进攻的吧?”

沙波什尼科夫的记忆力极好,凡是看过的战报就不会忘记上面的内容。他想了想说道:“中国人对苦盏筑垒地区的进攻只维持了两个星期左右,人员损失应该不会超过2万,期间他们还动用斯图卡轰炸机摧毁了苦盏要塞的地面建筑。不过天山方面军的同志仍然依托要塞的废墟和两侧山丘上修建的筑垒地道坚持抵抗,使敌人寸步难进。”

托洛茨基点点头,心不在焉地道:“好,天山方面军干的不错,通令全军向天山方面军学习,再给巴拉诺夫同志发一枚红旗列宁奖章。”

“主席同志,您在5月份已经下过同样的命令了。”沙波什尼科夫看着有点心不在焉的托洛茨基低声提醒道。

“哦,是吗?”托洛茨基按了下眉心,细想了下,的确有这么回事。“那就算了。一枚红旗列宁奖章就足够表彰巴拉诺夫同志的功劳了,如果他还想得到一枚就要为党和人民立下更多的功劳。”说完这话他又拧眉沉思起来,会议室里的众人都看着他们的领袖,但是谁也不敢出言打扰他的思绪。

虽然世界革命的旗帜还不能放下,但是从现在开始。苏联战斗的目的已经不是解放全人类,而是党和国家的生存了!赢得世界大战的可能性是极低的,取得中西欧领导权的德国几乎立于不败之地。东线的中国也很难被彻底打败,即使红军在西伯利亚和中亚取得胜利,也不过是将战线向东推进几百公里到一千公里罢了。所以唯一可行的策略只有保一个平局了,想要保平就必须打破中德夹击苏联的险恶局面。

或许可以先解放全印度。然后再武装上千万印度红军东进缅甸和西藏,攻入中国人的后院。用印度人去和中国人消耗,中国的反动军队走的是机械化的路子,在东南亚的丛林和西藏的山区里面都很难发挥优势。而且他们组建大中华联邦的国策也将东南亚民族的进步力量推到了苏联一边,到时候中国人就会在东南亚雨林里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如果印度支那半岛的局面一旦打开,日本很有可能会重新回到苏联的


状态提示:第 684 血与火的世界 十 希望在印度--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