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方大战,如此气势汹汹而来,战场不选择在扬州,反而费力的要跑到荆州三方交界的地方来,让关羽不得不重视。
虽说是狗咬狗,可毕竟这两方之前也算是盟友,万一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两方进行战争是个噱头,实在是进攻荆州。
三方势力,曹刘或者曹孙之间发生战争,第三方不可能无动于衷的隔岸观火,此法是取死之道,除了孙刘之间发动战争,家大业大的曹魏是最乐于见到的。
孙曹两家在荆州地界挑起战事,关羽立即陈兵沿线,增援沔阳、汉阳,乌林紧密防守,着令关索领兵一万前往夏口增援,近距离查探两方态势,做出应对。
关索对此毫无意义,沿江作战,看看孙权的水军战力有没有退步,在观摩一下曹丕的士卒是否如同曹老板麾下一样勇猛,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观察机会。
在荆州大部分人士看来,不希望两方谁胜谁负,两败俱伤才是最符合刘备的利益,在关索看来,必须让曹丕把孙权打疼了,才最符合己方的利益。
人是善于忘记的,曹操在世,张辽把孙权刚升起来的雄心壮志给打没了一半,后来进取不足,才想着要急迫的夺回荆州,保证他领土防线的完整性,利用长江的天险与他最为仰仗的水军,隔江而治。
可背盟偷袭荆州的结果是,偷鸡不成蚀把米,损兵折将,领土缩水,这种结果就是非常操蛋了。
只要这次孙权被曹丕打疼了,孙权才不会蛇鼠两端,与刘备在次联合起来,百足大虫死而不僵,现在还用的上孙权,刘备现在实力猛涨,可依旧没有实力独自直挡曹丕的实力。
对于刘备来言,奉行的策略一直是以攻代守,当然这也是诸葛亮鼓动的,否则让曹丕获得长时间的休养生息,在提兵来攻打,被动防御,刘备势力迟早要完。
关索到了夏口,屯兵驻守,江夏郡被三方势力分占,探马来报,文聘与孙盛正在小规模的试探**战,孙权等部沿江驻守,曹丕部下虎视眈眈,准备在皇帝面前立下新功,这毕竟是新皇的第一次出征,焉能表现不好?
曹仁代替张辽,驻守合肥,准备进攻濡须口,拔掉江东在内陆的这颗钉子。
曹丕战意浓浓,指天骂孙权是碧眼小儿,蛇鼠两端,背弃盟约,誓要屠戮孙权,望将士奋勇杀敌,赏赐不会少,皇帝在战前发表演讲鼓舞士卒,这是套路。
可孙权此时就颇为无奈,他自己就战意不高,现在自己实力弱小,割据一方,自周瑜逝去,最强战刀折断之后,一直奉行鲁肃鲁子敬的策略,刘备强则联合曹操,曹操强则联合刘备,这就是江东的生存之道,并不是什么蛇鼠两端。
第二面对张辽心里更加发憷,张辽之名止啼,更能让江东士卒心生惬意,否则也不会拿张辽大魔王来吓唬他们家孩子,让其乖乖听话了。
至于什么蛇鼠两端都是来自敌人的污蔑,三方争霸,因为其特定的地理位置或者内部缘由,各有各的发展趋势与既定不能更改的国策,就像曹丕自视顺应天命,为正统,骂刘备的势力为蜀;刘备则是自视正统,骂曹丕为篡汉自立,视同王莽之流。
曹休被任命为征东大将军,属于此次的‘剿匪总司令’,督前将军张辽、镇东将军臧霸、豫州刺史贾逵等及诸州郡二十余军从西线出击武昌,另有上军大将军曹真援助文聘进攻江夏、大将军曹仁从东线出击濡须口。
东吴派遣建威将军吕范指挥五路大军,以水军的优势抗击曹休,至于大都督陆逊,此时还在内陆平叛山越,顺便收编这些人再练新兵,孙权自觉吕范乃是多年的心腹,此次他为主导防御,自然也可保无虞。
在关索看来,这仗打的非常没意思,曹丕的大军分三路出击,势如破竹,文聘击溃孙盛,把江东势力几乎赶出江夏郡。
只是濡须口之战的消息还未曾传到关索的耳朵罢了。
曹休初登高位,属于一朝天子一朝臣的状态,能指挥成名已久的老将,自然意气风发,又身负重托,曹休被誉为曹家的千里驹,本就不是一个窝囊之人,心怀大志想要一举吞并孙权。
曹休调兵遣将,与吕范大战几番,在江上大破吕范,斩杀吴军数千人马,派出臧霸追击江上的吴军,一鼓作气袭取黄州,又斩杀数千人马,取得大捷。
后吴军全线反击,攻破臧霸,损失上千人马后,臧霸乘船退回对岸驻守。
曹丕也是怀着同样的目的,可探马来报,大将军曹仁在濡须口被吴将朱恒击破,曹仁本是声东击西,成功的让朱恒调动军队,分兵就往别处,曹仁领兵直奔濡须口,本想着一鼓而下,可朱恒却是咬牙死撑着,派人赶快追回派出的援兵。
顺便鼓励士卒言曹仁不如他朱恒,曹仁既不勇猛也无指挥才能,要不然也不会被关羽部下所俘,在襄阳城的‘大牢’里关了半年之久才被放回,又贬低曹军士卒的兵力不行,千里迢迢的赶来攻城,定是人困马乏,咱们以逸待劳,守住城池,等待援军回撤,定可大破曹仁。
就算曹仁分兵派人攻打他家人所在的城池中州,朱恒也丝毫不为所动,反而示弱濡须口的防御能力,引诱曹泰直攻濡须口,曹泰认为濡须口兵力不足,待吴军援军回援之前,拿下濡须口,被算计败退,引兵筑寨围困。
朱恒则是趁其立足未稳,烧了曹泰的营寨,逼退曹泰,又出兵救援中州,斩了常雕,生擒了王双,曹仁军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