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大明血裔>第五百五十九章 调整

程孝廉叹了口气:“可惜李本深这个人,军事才能还是有的,只是陷入了吴三桂家事之中,夏国相和胡国柱都是吴世璠的亲姑父,李本深这一步从一开始就是死棋。”

“李本深自以为靠着和吴三桂的关系能够爬到高位,可惜吴三桂可不是当年的吴三桂了。”

说到这里他看了一眼杨有财:“张勇不是刚入世的毛头小子,高官厚禄都骗不了他,所以我才用的这个办法,如今虽然暂且稳住了他,但是这个人还处在游离的边缘,一旦有了条件很有可能直接反水,到时候咱们就被动了。咱们虽然不怀疑自己人,但是张勇现在还算不上自己人,面子上的功夫要做好,内里也不能不防。”

杨有财点点头:“我已经安排了人,一旦张勇有什么三心二意的想法,这些人会得到消息的。只是我觉得张勇不适合待在甘肃了,那是他的地盘,他想要做点什么,易如反掌。”

程孝廉点点头:“说的没错,我已经想好了把他放在什么地方才会发挥最大的效用。”

很快大明军伍便开始做了调整,由袁宗皓负责西北方面的防御工作,包括甘肃及其西北的地区,为了防止甘肃乱起来,程孝廉又减免了甘肃一年的赋税,这样因为张勇作战而受到影响无法正常生活的甘肃百姓算是长出了一口气,然后甘肃迅速恢复了正常的秩序。

老百姓们的要求很简单,只要有口吃的,谁也不会选择造反,用他们最朴素的想法来说,有吃的还造反,脑壳坏掉了。

而张勇也被调防到了陕西北面,自从宁夏提督赵良栋战死之后,宁夏也是一团乱,程孝廉之所以一直没有对宁夏动手,一方面是因为他忙于在陕西之地两面应付,实在是难以脱身。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宁夏乱成这个样子,他实在不知道从何下手。

因为赵良栋死后,手下的军伍分为几个派系,明争暗斗不断,但是只要程孝廉大军压境,他们立刻就会拿起武器共同对付程孝廉。每一处地盘都有一处人马,程孝廉当然不愿意陷入这泥潭之中。

张勇就不一样了,他本就是满清的将领,那些将领对他的排斥性会小一些,而连张勇都投降了,那些人也会转变一些想法。

满清全胜的时候,大家想要留下忠名,谁也不愿意叛变,但是一旦满清大厦将倾,必定树倒猢狲散,这世上多的是顺势而为的人,少的是舍命报国的人,所以这些人才显得尤为珍贵。

就像张勇,年轻的时候本就是大明的将领,满清大军一到立刻投降了,不是他天生喜欢背叛或者跪服,而是形势不可为,大多数人还是要考虑保住自己的身家性命。

而程孝廉派张勇过去便是要给宁夏的各位将领提个醒,满清的形势如此,还值不值得他们为满清卖命。如果他们能够想明白这一点,那么将会省下不少力气。

而这也是考验张勇的一种方式,程孝廉没有把张勇派在潼关这种地方,也考虑到了他的忠诚度需要检验的问题,可以这么说,虽然说他投靠了前明,但是到了潼关一旦反水,那么以康熙的性格不但不会追究他的过错,而且还会给他加官进爵,毕竟丢了一个甘肃的只是无关紧要的事,拿到了潼关才是至关重要的。

虽然张勇不见得会来回反水,但是还是要做好这个准备,程孝廉可不打算拿潼关赌一把。

而最擅长打防守战的瞿嵩钖则是被调到了潼关,孟轲擅长冲锋,若是让他守城就容易被束缚住了手脚。所以还是让专业的人去做专业的事。

因为现在甘肃也落到了大明的手中,所以成都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已经比较安全了,除非是吴三桂派人从云南方向进攻,否则基本不会有安危问题。

而吸取了张勇的骑兵突袭成都的教训,杨有财又对锦衣卫进行了改革,加大了驿站的建立,每个驿站最少配备两匹好马,这样就保证了,就算有人突袭,也绝对跑不过他们。

而另一方面锦衣卫之中开始培养军事一类的人物,专门分析敌军的行为,做出合理的判断,像这次张勇的骑兵,如果仔细分析他们的行为,那么就会发现,他们一开始的目标就不是西安城,种种迹象表明他们根本不会攻打西安城,因为他们的粮食储备充足却没有攻城器械,很明显他们要远途奔袭,而周围值得他们千里奔袭的,就只有成都城了。

锦衣卫不该成为只会刺探消息和传递消息的工具,而要成为能够有自助分析能力的情报精英,这是程孝廉和杨有财说的,杨有财觉得很有道理,只是这件事要施行需要长期的过程,毕竟锦衣卫之中识字的人都不多,更别说分析情报了。

这个时候的杨有财已经完全从秦颂的事情中恢复了过来,他现在已经不奢求锦衣卫什么都做到最好,如今大明已经稳步前行,锦衣卫做的事情未必要尽善尽美,只要大的情报没有问题,那么小的失误可以原谅,

而他把更多的重心放在了队伍的人心方面,秦颂能带着他手下的锦衣卫集体叛变,那就证明他对人心的掌控出了问题。所有人将一切为了大明不过是当成了一句口号,所以无论从官职还是饷银方面都做出了调整,如果锦衣卫的人想要调换职位,只要他手里没有掌握重要的情报,那么可以给他安排军中的武职甚至是文职,让他能够有晋升的希望。

而锦衣卫的的饷银也比一般卫所的官军高出很多,让他们不至于为了一家老小的吃喝发愁。<


状态提示:第五百五十九章 调整--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