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三国寻娇>第一百七十章 火烧连营 上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五月中旬,曹军大将夏侯渊率领最精锐的四万部队,秘密出发了。/、qВ⑤。com\\大军从定陶出发,过颖水立即偷袭了属于豫州的梁都郡,随即向谯郡挺进。一路上密而不宣,遇敌则避而走之,保证了大军的秘密行动。这一路大军走后,兖州都府东郡内方才大张旗鼓的整军,显的一派紧张的气氛。

正当各方探子以为曹军刚有异动时,夏侯渊部已经偷袭了谯郡。

一连半月的晴朗天气,让孙坚在郁闷之余,也只有耐心的等待一途了。每天的搦战,袁军虽然战尽上风,但一连十几天的拼杀,并没有斩杀任何敌将,虽然小胜,但也让河北军都有些提不起兴致了。袁绍虽然很想攻城,但因实力之间的相等,天气的炎热,也使他心思夭折其中了,同时他还在等待联军的到来。

这天袁绍刚在营中假寐,探子把最新的消息递了上来,当他看到曹操现在才刚集结部队的消息时,不由气的大骂阿瞒不守信用。他们两家本来约好,在长社会盟。从而一举攻破这座许昌的门户,以达到长驱之入的战略思想。因考虑到保存实力,因此袁绍一直在这拖着。如果不是信心不坚定的话,长社说不定早就尸横遍野了。

袁绍还是有私心的,开始他以为长社这样的小城,凭自己几十万大军,还不是手到擒来。可是在见孙坚的实力后,又龟缩起来了。自然也想曹操大军早点来,然后由他出头了。现在到好,几十万大军在这里干耗着,每天的粮食都不知道要消耗多少。

“传令兵,传令下去。全军集合,准备攻城。”袁绍在此时预示到了,如果在再这里耗下去,自己不但不会有任何收获,反而会得不尝失。同样曹操这是在有意识的消耗自己的实力,但如果自己在战局上取胜了,损失的东西就可以补回来。到时候自己有机会的话,就可以倒打一耙,趁机吃掉这个强敌。

此时的袁绍才是真正的自己,平时喜好奉承,但其也不是一个窝囊的人。袁绍的大军一集合,四大谋士立即赶到了袁绍大帐。“拜见大王。”四人施礼后。袁绍道:“你们可是为攻城之事来的。”审配道:“正是如此,请大王收回成命。”袁绍抬头看了众人一眼,道:“你们都是这个意思吗?”许攸自然不是了,笑迎道:“臣不是这个意思,大王圣明,我们应当早攻城了。”审配还想阻止,袁绍大吼一声,道:“我意已决,不得再议。传令颜良,率十万大军,携带攻城器械,全力拿下长社。”

四大谋士见袁绍如此决绝,自然不敢再议。

十万大军,在城下列阵。旌旗蔽日,战鼓惊天。颜良看着近在眼前的长社城,内心中充满了激动。成就大业的时刻就要到了,只要拿下长社,自己的地位势必又要迈进一步,河北名将必然成为天下名将。“呜!呜!”进攻的号角吹起了,三万大军,如潮水般涌向了长社城。抬着云梯的士兵,在前面盾兵的掩护下,奋勇的在箭雨中冲锋。

长社城中的孙坚。早就对敌人的攻城方案做了考虑。城楼上的檑木,滚石,准备齐全。士兵们手中的长弓,就是最好的远程攻击武器。一排排箭矢如水一般倾泄而下。河北军的嚎叫声,充满了整个大地。火红的骄阳,仿佛在见证着这一切,热血在和尘土浑成一块。

城头上的孙坚,冷静的看着这一切。众将军在城头指挥着,士兵像疯子一样冲锋,守军如砍菜切瓜似的,毫不手下留情。

长长的云梯搭上了城墙,守军用力的一推,云梯又一次的倒了下去。下面来不及走散的河北军士兵,立即被压倒了一片。战场上没有仁慈,有的只有残忍,再残忍。河北军一**的攻击,完全没有把生死放身上。就算有胆怯之心,那又能如何呢?

孙坚的部队绝对是精锐,尤其在士气上,河北军是无论如何也比不上的。孙坚亲自擂鼓,激励着士兵的士气,士兵们的呐喊声,充分显示了将帅一心的伟大动力和号召感。

一天的攻城战在牺牲惨重下结束了,河北军丢下了上万尸体,徐徐退回了营地。那些无名的尸体,散落在长社城下,永远的成了孤魂,再也回不到自己的家乡了。战争是残酷的,有时候死或许是更好的解脱。河北军退了,苦战一天的战士,都散乱的靠在城墙上,每个人脸上都是一脸的淡漠,这或许就是战争中的带来的麻木吧!

一道闪电从空而降,威风徐徐而来。给这个酷热的夏天,带来了一丝凉意。同样也给战争带来了转机,长达半月之久的拉锯战,终于要做个了断了。孙坚闻到打雷的声音后,顾不得大战后的劳累,跑到院内测试了一下风向。

“哈哈!”孙坚仰天长笑,这是他唯一表达喜悦之情的方式。等候多时的风,终于渐渐的起了,孙坚在高兴之余,立即吩咐召集众将议事。“主公起风了。”黄盖也是兴奋的走进了议事厅。孙坚也是高兴的点了点头,让他坐下了。众将到齐后,孙坚道:“风起了,我们的机会到了。抓住时机,必要一击而中,让河北大军在一夜之间,土崩瓦解。”

程普谨慎道:“风起不容易,今次也是唯一的机会,如果不能大获全胜,我们将会再也没有机会了。现在天刚入黑,风力也较小,可以再等到初更时分。毕竟这天也要下雨了,只要抓住大雨之前,把火点燃。”黄盖赞同道:“德谋所言有理,请主公让臣率一万骑兵前去担当


状态提示:第一百七十章 火烧连营 上--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