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多利亚与玛德琳都点点头,想起了几个月前的日子。
爱德华爵士接着解释道:“那时候的孔振东还是个打法体系不确定,不成熟的打法新人,因此可以切中要害,一击必杀。如今随着他在欧冠与联赛中的现象级表现,所有的球队与对手都开始研究他。在研究对手与选择打法克制这方面,老运动员的经验与比赛阅读能力起到至关重要的地步,因此越是老选手,经验越丰富的对手,越能利用赛前的模拟训练,寻找克制孔振东的方法。比赛也就陷入了彼此克制与变化的胶着局面。”
玛德琳点头道:“明白了,就是说孔振东由以前研究对手,针对对手,冲击对手,变成现在的被人研究,被人针对,被人冲击,比分就会胶着到底了。”
维多利亚点头道:“我觉得这样的比赛也是好事,每一局都是最后一两球的绝杀之局,可以锻炼孔振东最后关键球的处理经验,这种经验,从身体到心理状态都是非常难得的体现。”
爱德华爵士却在此时喊道:“快看,这个球好有想法!”
此时场上比分已经来到15:15,孔振东发球。
经历这么久的胶着与摩擦,已经来到第一局的最后一轮发球。
孔振东在这次发球中,改变化为专注。
他的目标非常明确,发球猛发正手,又快又奔。
兰克帕尔的接发球千锤百炼,所有欧洲实力球选手都望而却步。
在他们看来,兰克帕尔的接发球,是最和谐的韵律。
只有孔振东,二十一世纪穿越而来,同时又是全正手发力抢接进攻打法体系的鉴定实践者,他才在观察兰克帕尔的比赛,并亲自对决后,产生了不和谐感。
因为兰克帕尔的所有接发球动作,虽然各种变化,各种行云流水,但孔振东却发现,根源上,所有的发球都是在大的反手接发球技术体系中酝酿变化。
这也难怪,兰克帕尔是七十年代弧圈结合快攻打法的集大成者,那个时候传承下来的横板接发球战术基本上都是反手过度一板,调整身体状态后,寻求相持的机会。
欧洲人一开始的轻视接发球,在兰克帕尔这里得到了改善。他改良了欧洲人反手随便过渡一板的随意性,增加了许多的变化与突袭。
这种改良让同一时代的传统接发球一般的对手们击节赞叹。
可是孔振东站在后世眼光来看,兰克帕尔万变不离其宗。兰克帕尔没改变只有反手接发球的习惯,那么自己就一定能打到正手的软肋。
有了明确的攻击目标,孔振东五个发球一个比一个猛烈,都是带着撕裂空气的爆响轰向兰克帕尔正手。
兰克帕尔也用反手的一些小动作,配合侧身,退台等,利用反手接正手球。
但如此被动的姿势回球,击球质量很差,让孔振东可以进行从容的第三板抢攻。
这一轮发球局的猛烈的攻势,蛇打七寸一般的猛攻兰克帕尔不适应的正手接发球,一举在发球轮中拿下四分。
19:16,虽然只有三分优势,可是兰克帕尔面对三分劣势以及最后的五分发球,他一时之间又找不到孔振东接发球如同他自己反手习惯那样巨大的漏洞,因此他的发球只能中规中矩。
最后的发球,孔振东与兰克帕尔各取两分,孔振东21:18,拿下了第一局胜利!
/book_81507/27853826.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