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明末中兴路>第一百一十八章 “火箭党”与向右刺的败阵

在精锐弓箭手接连不断展开精确攒射的同时,逊色一点儿的一石二斗弓以上弓手们也加入到了。整个建州大军中能开两宋标准一石五斗以上强弓的人不过百多人而已。可是如果条件放宽到一石二斗左右的标准,就猛然增加到两千以上。此次参战的百余个牛录的精锐弓手,至少有一半下马展开攒射。数百名强弓手在二百步左右的正面战线上接连不断展开的弓箭火力集中起来的时候,开始让哪怕颇有临战经验的黄斗所率领的亲卫旅前排枪炮手们也感觉到了巨大的压力。

这些动量几乎相当于当年罗德岛投石兵发射铅弹威力一半左右的重箭射中脸部的时候,精良的面罩也无法有效抵挡重击,整个填装火药和开枪的动作都会在如同铁锤砸击一般的打击下十分艰难。队伍中燧发枪开火的效率也大打折扣起来,而遭遇到强弓手重点压制的炮手们则只能龟缩在人墙的后面等待着近距离“火炮拼刺刀”的机会。

黄斗在另一个位面见过建奴的弓箭手,可却从来没有如此位面一般真实而凌厉,甚至传说中的巅峰时代的英格兰长弓兵也无法相提并论。黄斗不知道的是这不仅仅在复合弓和单体弓的差别,英格兰长弓手当年百年战争几大战役的时候都是兵力严重劣势的情况下面对集中了精锐骑士级板甲的法国人,阿库金战役时投射的效能当然大打折扣。可此时的后金以几倍优势兵力来对抗对手的时候,精锐强弓手带来的效果却足以让用文艺复兴时代水准不差的钢制板甲全副武装的没有车盾体系的队列武装遭遇严重的压制了。

在给对方枪炮手特别是火炮手最大限度的压制之后,整个建州盾墙不断的前进。原本被大口径燧发枪逼迫到百步以外其他各个方向上的建州军也开始从各个方向上围拢过来。

黄斗感觉到这个时候队伍已经不能再后退,如今唯一的胜算,就是在近战中依靠在另一位面大显神威的板甲长矛肉搏和其他一些撒手锏起到制胜的作用了。

就在建州大军那已经在火炮的打击下破损不堪,却仍能起到重要作用的盾墙开始渐进逼近的时候。早就有所准备的“八联装火箭”也在这个时候推了出来。

在另一个位面上,黑火药火箭类兵器曾经是决战中的大杀器,这个位面更为真实的定律已经让黄斗对这种火箭兵器在远处的精度和效果完全不抱任何期望了,只是能希望带来的纵火和燃烧效果能够彻底瓦解建筑军那不断逼近过来的盾墙。

从金属光泽的长矛从之间刚刚露出那十二门八管火箭炮的时候,建州精锐强弓手攒射的重箭就如飞蝗一般逼近过来。当然,因为弓箭终究无法在三四十步左右的距离上发射后就迅速抵达目标,九十六枚火箭弹中的至少八十多枚还是在迅速燃烧起来的火焰中拉着浓烟和呼啸声喷吐而出。似乎有了一定尾翼稳定的火箭精度倒也没有太差。只是这些大都不到二十公斤重量的火箭在三四十米勉强能有一定命中率的时候却没有足够的动量击穿或者打翻对手的盾墙。不过接连不断带来的爆炸,还是让不少的盾车虽然没有被那威力连手榴弹都不如一两斤劣势17世纪水准火药炸碎,却也是熊熊燃烧起来。

同另一个位面的世界天壤之别的黑火药爆炸力让火箭炮兵们不由的大失所望,黄斗也开始有些明白为什么这类兵器没有在滑膛枪时代流行起来。只是能将对手不少盾车引燃也算让人稍按。

然而,在火器时代以盾车作战的建州军拥有诸多实战经验和丰富智囊团的情况下,又如何想不到对手可能以纵火的方式来攻击呢?几乎每辆盾车按照《内阁藏本满文老档》第5册的说法都配备有专门的水囊。虽然有个别盾车被烧毁,但这对于掌握整个战场主动权的建州军来说却已经无济于事。威力脆弱的火箭形成的火苗很快就被扑灭。

在双方距离已经十分近的时候,满洲骑兵决定性的一击终于到来了。借助着步兵人墙的掩护,至少五百多名能开一石二斗以上弓的护军精锐悄然转移到了整个空心方阵正面和侧翼结合处的一角,展开了猛烈的攒射,这当中还包括四十名不少将领在内的一石五斗到一石八斗左右的强弓手。

短时间内一二百人左右的负伤、几百人在猛烈钝击下的东倒西歪集中在不过二三十步宽度数百人左右兵力密度的一角的时候。原本拥有着相当强悍意志和临战经验的亲卫旅也在很短暂的时间内局部混乱和动摇起来。

早就已经准备好的人马俱甲的冲击骑兵在整个时候突然间出现在的遭受强弓集中压制的突破口方向上。伴随着如同潮水的喊杀声,建州精锐决定性的一击终于到来了。

与另一位面的建奴经历过不少大战的黄斗所率领的亲卫旅并没有因此而感觉到胆寒,他们相信虽然这个位面的建奴从战术体系到作战章法乃至精锐射手的威力都远超想象。然而如果在肉搏中,板甲长矛手们应该完全不惧对手。

“预备队上!”作战经验丰富的黄斗对此当然也早有准备,刚刚打出来的缺口似乎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被封闭了,这样临战反应能力让此时的浑台吉黑还勃列也不由的惊叹。

“向右刺!”

就在黄斗刚刚这样喊的时候,却没有想到是集中起来的建州白甲精锐的长矛首先刺了过来。

月棍年刀一辈子枪,真正久经训练的精锐同普通士兵之间的差距,又岂是单纯的纪律和阵法上


状态提示:第一百一十八章 “火箭党”与向右刺的败阵--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