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明末中兴路>第四百零九章 收官之战(四)

进入秋季之后的西洋似乎如同东亚沿岸的海洋一样很快就要进入平时航行并不算平静的时候,趁着海上的气候还算勉强适合远航,王远率领的船队当然不打算在新大陆东部沿海的清剿中浪费太多的时间。不仅仅是在王远看来,即便是在萧轩看来虽然在后世北美一带拥有着超过整个欧洲的潜力,不过在这个时候很多地方还是茂密的森林,短时间内能够开辟出来的基础并不算大,巩固泰西西部一带的统治才是合理的。

经过接近两年的鏖战,在累积有四五十万人马先后抵达欧陆一带的情况下,原本抵抗活动最为剧烈的法国与西班牙乃至俄国等地的残余抵抗渐渐的被压制了下去。远征的大军撤军后带来的抵抗高潮再持续了两年时间之后也渐渐的走向了落幕。

利用在欧陆一带临时制作的很多小型车轮舟战船,云集在荷兰一带的兵力还开始渐渐有余力增援到英伦三岛上。针对曾经在两年前的大变乱中得而复失的英伦三岛的清剿作战再一次展开了。

这一次远征作战因为用小船接连不断运过去的兵力有限,而且没有什么太过精锐的兵力,在收复了中南部之后,在扫荡北部高地的时候还是遇到了不小的阻力,并且面临越来越恶劣的北部海况的情况下似乎也没有足够的兵力再去清理爱尔兰一带的敌人了。

直到王远率领的总共七千名可用的精锐陆战力量增援过来的时候,英伦三岛上的清剿作战面貌才终于焕然一新,在拥有压倒性的战斗力优势的情况下,围剿的兵力就可以以加强的超级中队或是简编的大队独立分兵展开作战,大大加强了清剿效率的同时还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行动中的隐蔽性,让以前很多因为当地有民众基础所以只能打成击溃战的作战也开始向歼灭战的方向转型。

就这样,在寒冷的冬季快要来临,海面上的风浪似乎也开始变得险恶起来的时候,曾经复活的英伦三岛上的抵抗力量也最终落下了帷幕。

此时此刻,在整个欧陆似乎还有一些残留的抵抗武装,或是以地中海展开海上游击战并以北非大陆为核心根据地,或是以i寒冷的俄国西部为根据地。内陆也时常有在森林或者农庄中活动的抵抗势力,不过随着兵力越来越巩固,并且占领区开始利用这个时代的欧洲还算比较宽裕的耕地资源展开集村并屯的人口集中政策,这种抵抗力量活动的规模也开始变得越来越小起来。

从旧大陆到新大陆,这一次持续两年的远征之后大规模叛乱带来的战事高潮也就在此时终究开始落下了帷幕。胜利的消息在逐渐完善的驿路之上以日行千里的速度传递,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让一些比较详细的情况传递到了远在两三万里之外的东南。而在此时,转眼间崇祯十一年已经快要渐渐的过去了。

在看过一些详细的来自上下两条线的报告之后萧轩的心也在这时大致放了下来。回想起过往的这十二个年头以来,自己似乎在许多方面都有些急功近利,并且不惜风险的进行大的摊牌,多次面临暗杀或叛乱才终究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敢叫日月换新天”并且做到了十之七八的明末架空也没有达到的目的。

不过回想起自从当年远征以来的整个征服西方的过程,萧轩还是能够确定这花费了不少资源的行动是正确的。并且利用一切手段获得了最大的战果。虽然前前后后总共付出了接近二十五万伤亡损失的代价,先后动用的兵力多达六七十万人之多。可是如果错过了欧洲三十年战争高潮,并且古斯塔夫与莫里斯改革还没有在在各国军队中推广开来的关键时间段,以后的行动就会面临越来越大的代价。

如果没有这一次远征得来的巨额财富做为底牌,很多国内的革新也是根本无法想象的。

只是此时经常与萧轩闲谈的另一名穿越者黄斗似乎并不那样认为:“我觉得你还是有些太过心急了,其实完全没有必要的。我们在国内改革和变革带来的力量增长速度总是要好过已经有了不少基础的欧洲的。以前我玩维多利亚之类的战略游戏,只要东方完成有效的转型,就可以随时随地的动员出几千个旅。。。我相信,就算你没有那么超前的许多进步,一个正常发展的中国也会在近代。。。”

萧轩却在思考片刻后却没有那么大的信心说道:“没有做出超乎寻常变革的穿越者,你觉得一个与欧洲发展同步的近代中国有多大可能性在社会进步程度与动员力方面比解放战争时期的中国--我说的是解放战争时期的中国交战双方之总和的动员力还要高?民国时代的官兵吃的穿的是什么?骡马化水平如何?明显超越拿战时代整个欧洲二三百万规模的陆军,乃至几百万吨商船上百万吨军舰组成的庞大军事力量么?很显然,战争不是游戏,过少的耕地、过于复杂的地形地理让近代动员变得不那么容易。如果在许多方面只是与欧洲的自然进程同步,因为扩张殖民条件和本土条件的种种局限,那也不过是一个提前开化版本的俄国罢了。对欧洲历史的介入和影响,还不一定有俄国的程度。。。”

同不少后世的网络民族主义者不同,黄斗仍然并不赞同萧轩的看法,可是能够想到的反驳依据和理由不是太过缺乏“干货”就是自己也不能完全确信。

萧轩却不以为意的说道:“其实也就如另一位面的历史那样,或许到了二十一世纪的技术格局依靠新能源和新经济,


状态提示:第四百零九章 收官之战(四)--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