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青春校园>书童考科举>第31章 考试现场
又将这句话细细审视,指的是龙或腾跃上进,或退处在渊,审时度势,这样就不会有灾难。那这就好办了,叶秋花喜上眉梢,写下识时务者为俊杰,通机变者为英豪,此句出自于《晏子春秋·霸业因时而生》,现在用作破题再妙不过。

不一会儿,四书五经各一题都答完,再往下看,就是试帖诗,就四个字,苍茫大雪。

试帖诗讲究的推敲,一般会是一句诗词或某个典故,讲求答题者能够尽数将此句特色写尽。前面两道大题比作正餐的话,此题算是饭后茶。

不为时人重视,但平时充当文人雅客时,这样的类似试帖诗活动可不会少,比如踏花归去马蹄香此句也曾当做画者题目,不明诗理的人要么画少年郎骑着白马走在花丛中,要么将白马画的精细,尤其是它的蹄子等等,丝毫未尽诗理,唯有一人画的马蹄下,几只蝴蝶追逐着马蹄翩翩起舞,而这与试帖诗考点不谋而合。

如何用五言赋诗将苍茫大雪写尽而不落俗套?这是个问题,叶秋花开始搜寻记忆中与雪相关的诗句。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这句应写的是雪大,眼前苍茫大雪是何等辽阔之景,不符。

关河三尺雪,何处是天山。这句应写的是雪厚,而且写的已经不止是景,而是情景交融,更是不符。

……

苍茫大雪,苍茫大雪……叶秋花脑洞里不断念叨这句诗,叶秋花思绪也飞到故乡里,故乡寒冬时节,雪花飞舞,她冻的通红手指依然忍不住去接,在一望无际雪埋腿厚田野上堆雪人,而那辽阔雪景不正是苍茫大雪吗?

眼前没有雪景,心中是活灵活现的场景。

一时兴起,叶秋花用当时民间传唱最多的徘谐体诗写就一首诗,也就是打油诗。

江上一笼统,井上黑窟笼。

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

此诗二十字未有一字带雪,然而句句皆是雪景,既有远景江雪笼统,也有近景井雪黝黑,连带着蹦跳的狗身上雪未除尽,历历在目,真是一场苍茫大雪。

言语平实无华,胜在精准取点,这诗不知比平常无病呻吟的诗句,好几个档次。

尽管县试中,考卷试帖诗这一处并没有多少人重视,纵然作的再好,也不是加分项,但是叶秋花依然认真思索,将这题答完。

叶秋花答题答的很认真,并没有察觉到有人在看她,其中有一处目光来自张一远。

叶秋花与张一远并没有直接打过交道,一次是花灯节里,叶秋花帮衬夫子,一次是谢枫嘲他后,叶秋花扮鬼脸。

此时的张一远轻车熟路早将试卷答完,等着放排,不经意间注意到叶秋花在他视线可及范围内。

“我们四人自小将四书五经等书熟读,考这县试没那么难,她不过数月时间,也不知考的如何?”张一远开始认真思考这个问题,又想起她牙尖嘴利的场景,摇摇头,“我怎么突然担忧起这件事,还是等下考完,去李滨水那里讨个喜再说。”

张一远心中念叨的放排,就是在天黑前,考场会分批次让交了卷子的考生通过辕门离开考场。

一般考生不肯轻易露却的,多迟迟留在最后一次放排才离开,纵使落榜,也慰藉自己尽力,若是上榜,则也可当是放□□。

见叶秋花还在用毛笔仔细誊试卷,张一远收回目光,“看这情形,叶秋花定是离的晚那一批。”

先还是看下试卷吧,张一远开始低头看回试卷,等初开的辕门关起时,张一远恰好抬头看到叶秋花等四人,已随着第一批人离开考场,脸色大变。

我竟然……错估了那个小丫头实力,张一远内心惊诧。

“秋花,这次继续去上次那家客栈,我们俩打打牙祭。”谢枫看见叶秋花也在这一行放排人里,径直走过来。

叶秋花刚好肚子饿的慌,大早上带去的吃食还是不够的,而且谢枫特地让厨房做的很清淡,更是大打折扣。

一张颜笑如花的面容向他望來,“乐意之至。”明明是淡青色衣衫,却被此人更反衬的面目如画。

谢枫来不及细想其他,下次他也去试一试这款淡青色布料,裁剪成衣。

“那你记得跟来。”谢枫已走上前头,衣袂带风,有细密响动,内心也在挣扎,明明最想说出口的是县试考的如何,当下还是先关心本人最为适宜。


状态提示:第31章 考试现场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