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志军说这话的时候,梅雅丽投了一个饱含同情的小眼神儿给她家父上大人。
吃不饱、穿不暖,一放了学就要上山耙柴火,不管有没有做错事儿,只要赵慧英心气儿不顺,他们就要挨打受骂,就这还是“好过了好几个档次”的日子,那他们以前,过的到底是啥日子?
还有她那个十来岁就过世了的可怜大伯,上辈子她老爹曾经跟她说过一次,那孩子是在山里摔死的。
再说王秀兰,其实她早就听佘玉芬说过一次那个孩子的事儿了,但是此时佘玉芬旧事重提,王秀兰却依然忍不住再次叹息出声。
他们那一辈人,虽然日子过得不算富足,但只要勤快肯干,拿到的工分还是足够养家糊口的。
就像他们家,孩子们虽然吃不上什么好的精细的,但填饱肚子却还是没问题的。
要不是佘玉芬说起,她真是无法想象,这世上竟然还有把儿子饿的只能漫山遍野找野食儿吃的亲娘。
感慨了一番之后,王秀兰开解佘玉芬,“能分出来就好,粮食啥的都是小事儿。”
佘玉芬点点头,“我也是这么想的。反正只要我跟志军肯干,日子总能过起来的。”
顿了顿她又道:“我想趁着现在农闲出去干点儿活,等下我就去找找我爷,让他到时候跟我三姑、老姑说一声儿。”
王秀兰觉得希望不大,“这十冬腊月的,哪还有活儿?”
佘玉芬耸耸肩,“有没有的总得问问,万一有呢。再说我也不是非得赶在腊月,明年开了春儿,种完地,要是能有活儿我们也是要出去干的。”
佘凤刚从镜片后头抬了抬眼睛,“志军在基建队那个会计的活儿不能接着干了?”
佘玉芬点点头,“乡里的房子人家已经建完了,接的下一个活儿说是在白家甸子。”
白家甸子是距离他们黑岗乡大约两百里远的另外一个乡镇,梅家现在的情况,梅志军确实不适合再去那么远的地方工作。
别的不说,农忙时节家里就不能少了他这个壮劳力。
“那你现在就过去你爷那儿问问吧,正好你三姑她们家玉峰也在呢。”佘凤刚放下手里的医术,“你三姑跟你老姑不到过年应该是不打算再回来了。”
佘凤刚口中的玉峰姓程,是佘玉芬姑姑家的表弟,比她小了两三岁的样子。
佘玉芬一听,忙几口喝光了铁茶缸子里的红糖水,“那我现在就过去跟玉峰说说。”
王秀兰忙先她一步下了地,“我去帮你捡点儿鸡蛋带过去。”
——女儿空手回娘家她不介意,但佘玉芬要去看她爷爷奶奶却不带任何东西,王秀兰却觉得不是很合适。
佘玉芬忙伸手扯住王秀兰,“不用,娘。您给我拿了,我奶最后还是得让我拿回来。”
“那你就到时候再拿回来。”王秀兰到底还是捡了二十个鸡蛋让佘玉芬带过去,“你爷你奶那么大年纪了,你做孙女的哪能空手上门。”
佘玉芬拗不过她,只得接了那只放满鸡蛋的柳条筐。
王秀兰帮她抱着梅雅丽,“你看着美荻,我跟玉芬她们一起过去。”
佘凤刚不愿意,他抬脚下炕,然后伸手去拿佘玉芬手里的篮子,“还是我跟她们过去,你留下看孩子。”
王秀兰一看,索性让佘玉芬抱了佘美荻,“那咱干脆都一块儿过去吧。”
佘凤刚横眉立目,“你个老娘们儿家家的,不好好在家待着,到处凑什么热闹?”
王秀兰白他一眼,“我这不是不放心嘛!不亲自听着点儿,我这心里老是七上八下的。”
佘凤刚嗤了一声,拎着篮子率先走出了房门。
佘玉芬无奈摇头,王秀兰小声道:“别搭理他,一辈子了都是这副德行。”
娘两个小心地包好孩子,然后一人抱着一个,去了隔壁佘玉芬爷爷奶奶的院子。
梅雅丽有点儿小激动。
前世,她太姥爷在她十五岁那年就过世了,而且因为她姥爷和她大舅没有报丧给她,导致了她根本没能送老人家最后一程。
她太姥姥活的时间更久,但在她太姥爷过世之后,老太太就基本一直待在她几个姑姥姥家了,除了逢年过节她专门跑去看望,平时她还是一样没什么机会跟老人家相处。
后来,她更是因为身在中国地图的最南端而未能及时赶回老家参加她太姥姥的丧礼。
没能给这两位可敬可爱的老人更多的关心和照顾,一直是她深深引以为憾的事情之一。
彼时她寄人篱下,身不由己,这一世,她却不想再做一个任人摆布、无依无靠的留守儿童。
她想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然后赚很多很多的钱,最后再用那些钱多买几个属于自己的高屋檐,从而让自己这一世不必再落到赵慧英手里,不必再体会什么叫做“人在矮檐下,不得不低头”。
佘凤刚推开门,首先映入梅雅丽眼帘的就是她后来无比怀念的那几棵沙果树。
再往里一点,一棵树龄比佘凤刚年龄还长的老杏树又紧接着出现在梅雅丽的视线里。
梅雅丽的眼眶不知何时变得通红。
在这个树木繁茂的小院子里,她有着太多快乐的童年记忆。
上辈子,在她太姥离开黑岗乡,去到她四姑姥姥家常住之前,她每年都有一两个月的时间是在马家村度过的。
那时候,她经常能够吃到她姥姥、太姥姥为她和她弟弟准备的各种稀罕吃食。
什么煎带鱼、花生米、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