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呀!两国交战,那么,很显然在本国境内交战的国家是受到影响最大的。这就难怪当初,金使君会那样建议我家主公,而一向都爱民如子的我家主公、鲁军师和徐军师,以及后来的王先生全都赞同了金使君的建议——坚壁清野!”听完周群最后所说的话,孙乾感同身受地说道。
对于这一点,事实上,孙乾比周群的感受更深。
而听了孙乾的回答,孙乾和周群同时都极为震惊地对视了一眼,他们两个全都猛然意识到,当初,曹操先后发动的两次徐州之战,与长平之战中秦赵两国的形势居然如此的相像。
若不是在当时,在刘备完全采纳了金珏的建议的情况下,每一次徐州战役结束的时候,刘备军都会像长平之战后的赵国一样,也许,刘备军还不会被就此消灭的,当时,刘备军的实力和士气势必都会被大大的削弱,这一点是肯定的。
而当刘备在徐州境内,尤其是在完全彻底地放弃大部分彭城国领土的情况下,让第二次、第三次率领大军侵入到徐州境内的曹操和曹军,再也无法像第一次徐州之战的时候那样,如入无人之境一般,在徐州境内大肆烧杀掳掠。
而正是因为曹军连续两次出兵徐州,最终却没有因为刘备军坚壁清野的情况下,没有得到任何补充,曹操这才被迫放弃继续出兵夺取徐州的打算,转而向西突然出击,选择从实力和能力相对较差的盟友马腾手中夺取其所占据的关中三辅,进而是汉阳郡。
“当然,孙先生,具体的情况具体分析。您如果反抗战国时期七雄分布图的话,就不难发现,战国七雄当中,当初瓜分晋国而立国的赵魏韩三国的疆域分布图非常怪,三国的边界在古晋国地区犬牙交错,并没有一个十分明晰、能够像之前刘使君在徐州那样的情形。
如果赵国能够像如今的温侯一般,整个并州,以及河内郡和河东郡全部掌握在自己手中的话,别说是四十五万,公子只用五万人,甚至是更少的人,就能够将大秦的五十万善战之兵挡在吕梁山和黄河之外。
州牧大人在授课的时候就提到,在长平之战中,赵孝成王即便不用赵括替换廉颇,最终落败的也必然会是赵国,当然,换将的结果对于秦国而言,是相对有利的。因为长平之战战役继续维持下去的话,即便秦国也能最终获得胜利,那也只是惨胜。
而且,很多人都忽略了一点,那就是,长平之战结束之后,秦昭襄王的表现突然与之前大相径庭,突然变得如同一个昏君一般,在当时的国相范雎的建议下,暂停了白起继续攻打赵国的步伐。有人会说,那是范雎受了六国的重贿,也有人会说,秦昭襄王如同秦始皇一般,忌惮替秦国立下泼天功劳的杀神白起。
秦昭襄王忌惮白起,不是一天两天了,最后赐剑给白起逼死了大秦国一代名将,也证实了这个说法。但是,很多人并未意识到,以当时秦国的状况,并不足以继续维持接下来的战事。长平之战,白起固然一下子坑杀了四十五万多赵国士兵,但是,秦国自身也蒙受了巨大的人员和物资方面的损失。
若是依照白起的想法,他必然会带兵继续攻打赵国,进而想灭掉赵国,但是,白起就没有想过,秦国当时的国库已经因为长平之战而被掏空了,再加上大量的劳动力被长平之战都被抽调走的关系,使得当年秦国国内的粮食生产受到了非常大的影响。
再者,所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这个比喻用在赵国身上最为合适。长平之战结束后,在范雎的建议下,在周赧王的调停下,韩国割垣雍,赵国割六城,三国终于达成和议。那个时候,身处于东边的燕国自以为赵国经历如此大战,又一下子死了那么多士兵,应该是最虚弱的时候,于是便出兵攻打赵国。
结果呢?
即便是那样的赵国,居然反过来将燕国击败,并最终与燕国签下了城下之盟。
如果在当时,秦昭襄王完全信任白起,一定要继续进兵消灭赵国的话,结果会是什么呢?孙先生,您考虑过偶这个问题吗?”
“这……”孙乾听到周群的反问,这一次是真的想不到答案了。
与先汉时期的士人,甚至是儒生更加注重于实际,注重治国理念相比,后汉时期的儒生更注重经义,很多大儒都从五经中找寻真理,这其中马融、郑玄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他们学儒一生,大部分时间都花在研究儒学经典,并为五经做著述上了。
到了后来,哪怕是现在,儒学已经有向玄学方向转变的趋势。
孙乾虽然也是儒生,但是,他一身的学问都在这张嘴上,若是遇到一般人,一般的事情,他还能够与对方好好地辩论上三天三夜,可是,在这种比拼硬核的事情上,就是他的弱项了。当然,孙乾也知道自身的缺点,故而,在徐州这几年高速发展时期,他也开始向身边的治政达人们学习如何当一个好的主政官员。
这其中,王修,他的同乡就是他在方面的主要老师。。
这几年的时间里,孙乾自己都很清楚,若是他不尽快提升自己在这方面的能力的话,会被简雍和糜竺很快甩开的,到最后,他就会同最近看似被刘备重用的刘琰一样,在刘备身边只能当一个只会清谈的座上客而已,这也是他一定要护送老师郑玄来益州的另外一个主要原因。
“结果就是,在赵国有被灭国的风险巨大的风险之下,其他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