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皇帝培养手册>第1165 张家和王连4

“此子虽然是有宿疾在身,但却天资聪颖,只是其以往久居山林之中,见识被生活环境限制,两者相合,生生将一个人才埋没了。公子您能够将他先放在属县历练,用人之道实在是过某那文若多矣!”

这句话,是贾诩当着金珏身边很多臣僚们的面,第一次就金珏的人鉴能力做出这样的评点,而且,仅仅只是就句明一个人,他就得出了金珏在这方面的能力远超同样以人鉴能力闻名于大汉全天下的颍川荀氏新八龙之首的荀彧荀文若。

贾诩虽然在大汉名声不佳,但是,他嘴里面说出来的话,还是非常引人重视的。不过,他的这次评点,却益州,在金珏麾下并未引起太大的波澜,因为金珏麾下的臣属们早就已经对他这方面的能力敬佩有加了,仅次于金珏在军事方面的能力,尤在政务处理能力之上。

古代人用人,总是喜欢‘超拔’或者‘拔擢’两个字,但是,除了那些天赋异禀或者身上有大气运的人能够负担这样的骤然升迁之外,余下的情况,绝大多数都会出现像马谡,或者金珏的两个世兄韦康或者严象那样的结局。

金珏很清楚,诸葛亮看走眼的马谡(实际上,诸葛亮看中的人才里,只有姜维的能力算是最强的,可就是因为他,蜀汉才会那么快败亡的,可以说,诸葛亮生生从魏国掳来了一个协助魏国覆灭蜀汉的人才,虽然,蜀汉覆灭的方式并不是出于姜维本心)、荀彧看中的严象和韦康,此三个年轻人并不是没有能力,相反,他们三个算是三国时期中等,乃至上等的人才,尤其是马谡。

可是,为何马谡刚一出场带兵就出事了呢?

原因有二,

第一个,马家于蜀汉是功勋之家。

襄阳马家五兄弟,不知何故,三个年纪最大的并未在历史上留名,而马谡年纪是最小的,不然的话,他的字也不会是‘幼常’了。

四哥马良死于刘备挑起的‘夷陵之战’,作为功臣的弟弟,马谡身上自然就比其他将领,尤其是在街亭之战中给他做副将的王平多了一层傲气。

原本的历史上,王平虽然是巴郡人,但是,他可是当年随着巴郡板楯蛮人一起先降了曹操,之后,据说是因为与徐晃之间产生了分歧,才转投蜀汉的,一个降将,他提出的建议,又如何能够引起马谡的重视呢?

第二,诸葛亮对他的重视害了马谡。

以往,马谡仅仅只是作为参谋的身份,在为诸葛亮出谋划策,显然,马谡从一开始就是这方面的天才,他虽然没有像三国演义中,给诸葛亮出了那个显然是杜撰出来的七擒七纵之计,但是,很显然,在诸葛亮第一次单独用兵,南征南中,暂时平定南方之战中,马谡也的确是给出了非常不错的建议。

如果诸葛亮想让马谡同自己一样,不仅仅只是做一个参谋,而是能够独当一面,统兵作战的全才的话,就应该给他一个历练、成长、一个可以犯错的过程,而不是一上来,就把马谡摆在一个关系着全军安危的重要位置。

事后,诸葛亮表面上公正执法,挥泪斩了爱将马谡,但在金珏看来,诸葛亮这么做,仅仅只是为了将第一次北伐功亏一篑的罪责全都推到马谡一个人的身上仅此而已。

蜀汉在三国中,仅占据一州之地,地狭人少,出人才的几率原本就要少于魏国和吴国,再加上诸葛亮原本就没有太出众的识人眼光,身边的人才杀一个就少一个,对蜀汉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浪费。

若是诸葛亮有担当的话,就应该一个人承担北伐失败的责任,而马谡经过此败之后,肯定会从中汲取到失败的经验,未必不能称为魏国张颌那样成长型的将领。

事实上,除了金珏带兵进入益州之后,益州境内因为自己突然攻占了汉中郡,并将祸害张鲁驱赶到了巴郡之中,而在三巴,乃至整个益州引发了连锁反应的情况下,他不得不将那个时候都还不成熟的魏延和傅彤提拔起来,让他们独当一面。

在此之后,若非事情实在是太紧急的情况下,在金珏的麾下,他就再也没有任何一次随随便便拔擢年轻人骤临高位了。

像刚刚才投到金珏麾下的徐盛,固然,刚一见面,金珏就将他指派到黑山,让他担任黑山方面军的都督,独当一面承担金珏自己制定的黑山军计划中的后续计划,表面上看,比诸葛亮任用马谡去守街亭都还更加激进,但实际上,事实正相反。

一则,黑山那里,袁绍虽然因为黑山军之乱的关系,遭遇了巨大的打击,但是,其自身的军事实力并未因此而削弱,虽然只是表象上,因为,袁绍一旦通过属下在益州各郡屯田而凑够了足够的军粮,未必会向黑山方向上用兵,先去主动消除这个之前一直被袁绍视为疥癣之疾的黑山军。

二则,黑山与略阳县,或者说是街亭不同。

同样是易守难攻之地,但是,街亭地盘辖下,再多的兵力也难以施展,蜀汉兵力有限,诸葛亮留给马谡去守街亭的兵力也必然不多,若是马谡手中有足够兵力的话,他未必就不会听王平的建议,将手中一半的兵力散布于山下。。

徐盛在黑山,只需要守住河内郡范围内的太行八陉中的关口即可。而通过很长一段时间的整合,单单只是徐盛在黑山和河内郡东北部三县,就能凑齐一万士兵,再加上魏明留给他的两万从汝南带到河内郡的汝南兵,就有三万人,甚至更多的人手。

建安四年魏明和


状态提示:第1165 张家和王连4--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