蒯通陷入了苦恼之中,他在为是否要再游说韩信独立而烦恼。当初蒯通出使汉国,汉国张政的一番话始终在蒯通脑子里回响。张政认为蒯通怂恿韩信向刘邦要齐王的封号会害死韩信。
这些天来蒯通左思右想,觉得张政所说很有道理,蒯通开始想用什么办法来补救。倒不如一不做二不休,劝韩信彻底独立,脱离刘邦的领导,这样自己的命运就能掌握在自己手中。
蒯通下定了决心,故意找了个与韩信单独相处的机会,对韩信说道:“我在为大王的将来担心。前些日子楚国的使臣武涉曾对大王说过,项羽同刘邦的战事处于僵持状态,谁胜谁负取决于大王您会帮谁。我认为武涉说的很有道理,但他们两个谁胜了对您也没有好处,大王应当谁也不帮而脱离刘邦的领导在齐国自立。而让刘邦和项羽继续争斗下去,这样刘邦、项羽加上齐国天下可形成三分之势,三个国家形成鼎足之势,谁也消灭不了谁,谁也不敢轻易发动战争。您最大的长处是精通于兵事,可以凭借您的才智训练出更多精锐之师,占领整个齐国,威逼张耳的赵国,再出兵刘邦和项羽兵力薄弱的地方,逐渐对他们进行蚕食。最终一统天下的必然是大王您啊。”
“我与刘邦交情深厚,刘邦待我不薄,我怎么能因私利而背信弃义。”听了蒯通的话韩信犹豫了很久才说出了一句话。
“刘帮与您交情深厚能深厚过张耳与陈馀吗?当年传颂一时的刎颈之交最后什么下场大家都知道。现在您灭魏国、平常山、收服齐赵,这功劳不可谓不大,这让刘邦都没办法不赏赐您,可您已经官至丞相,刘邦赏无可赏,总不能将天下分您一半吧?有句话叫‘功高震主’,您就没感到危险吗?”蒯通恨韩信不能干净利落的作出决断,继续劝说道。
“这”韩信支支吾吾不知怎么办好。
“刘邦对您其实一点儿也不信任。拜您为大将是在萧何的一再劝说下才进行了。拜你为丞相就更为奇怪了,您见过其他诸侯国有一国两丞相的吗?刘邦的手下却有了萧何与您两位丞相。封您为齐王也是形势所迫。为了控制您刘邦派过来曹参与灌英掌管着齐国的兵马,难道他们是来帮助您的吗?”蒯通焦急无比,韩信怎么就不听人劝呢。
“容我思考几天再作决断。”韩信下不了决心,只能告诉蒯通等他把这些事情想明白了再说。
蒯通无奈只好退了出去,三天过去了,韩信仍然没有什么动静,这时刘邦派来的使臣到了,催促韩信尽早出兵攻入楚国。韩信思虑再三还是让使者回复刘邦,齐国将会尽快采取行动进攻楚国。
蒯通见劝说韩信无效,总感觉这样下去韩信的下场会十分凄惨,于是悄悄离开了齐国不知所踪。
韩信这次下定了决心,不遗余力的支持刘邦,在齐楚边界加强了进攻,使得项羽压力顿增。项羽只好派出武涉去见刘邦,再提和谈之事。不但没有追究刘邦暗算项羽之事,而且为了表达诚意直接将刘邦的老爹刘老太公送了回去。
令楚国人想不到的是刘邦竟然立即答应了和谈。其实刘邦也是没有办法,自己的难处自己知道。项羽感觉艰难,刘邦其实也觉得自己坚持不下去了。因此这次的谈判进行的十分顺利。
刘邦答应将军队全都撤回到荥阳一线,两国共同约定,刘邦和项羽平分天下,以鸿沟为界,鸿沟以西归刘邦,以东归项羽,谁要是违背约定,天下人将共同讨伐他。
和约达成,而且还得到了真正的执行,项羽带军东撤,刘邦的军队也都撤往了荥阳方向。队伍中的士兵不由喜极而泣,天下终于太平了,终于不用打仗了,可以回家了。
刘邦和项羽和解的消息传遍了天下,天下百姓都为之松了一口气。大家终于可以安安稳稳的过日子了。张政作为诸侯王想事情当然要比百姓周全。当项羽同刘邦和谈成功的消息传到汉国时,汉王张政立即将群臣召集起来研究对策。
“刘邦和项羽的纷争终于结束了,天下如按现在的格局稳定下来对汉国是十分有利的。现在汉国拥有了燕国旧有的地盘,而且还占领了大半个赵国,在齐国还有一块飞地,怎么也算是一个大国了,在今后应能与刘邦项羽分庭抗礼。”有的大臣对当前的形势很满意。他们认为天下将恢复到战国时期的状态,国与国之间虽有纷争,却也能各守边境,不会再有秦国那样非要一统天下的君主。而汉国没有经历太多的战争,拥有大片的领土和众多的人口,一个新的繁荣的汉国将在北方立住脚,天下没人敢小瞧,这日子将会这样过下去了。
“刘邦和项羽达成和约只不过是暂时的,过不了多久战事还会重启,最终不管是谁取胜,也不会容忍我们在北方发展下去的。我们不投降就会被攻打。你们愿意投降吗?”张政的话打碎了一些人天下太平的想法。
“我们绝对不会投降,现在汉国兵强马壮,百姓富足,国力强盛,没有攻打别人就不错了,还想让我们投降,那还不如我们去征服他们呢。”说到投降大臣们自是没有人愿意。他们只不过是想象着天下还是要分成一个个诸侯国,汉国只是诸侯国中的一个,自己过自己的日子,各国之间互相干涉,他们还不适应非要统一天下的想法。只不过要是不让他们过安稳日子,他们当然要反击了。
“汉国近几年来没有参与大型战争,使得我们能够平稳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