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赶回齐国拦截张政去了。
在楚国的蜀汉军队又开始了大行动,这次行动是由刘邦亲自指挥,可见行动规格之高,本来以为项羽被消灭了可以回自己封地的英布、彭越也只能留下来配合刘邦的行动。此次行动只有一个目的抓住张政。
行动开展的并不顺利,刘邦制定的战术很简单,他要将七十万蜀汉军队组成一张大网,然后由南向北兜过去,不但不能让张政漏网,顺带也要清剿楚国残存的力量。
在楚国的七十万军队分别来自不同的地区,军队想要统一行动十分困难。为此刘邦的脾气变得十分暴躁,接连撤换了好几个将领,直到刘邦每传达一项命令,下边的军队都会有所反应,刘邦才满意。
刘邦整肃军队严重的拖延了追击张政的时间,追了半天都是张政已经离开北上的消息。按照日子推算张政这时差不多已经逃到齐国了。
“各军不能松懈,一切行动必须听从本王的指挥,全力防止张政被韩信拦截流蹿回楚国。”刘邦仍不放心命令队伍一定要倍加小心。
刘邦也觉得用七十万大军围捕张政的确有点儿奢侈,于是刘邦命令最早跟随他的来自关中的军队分批的返回。大战结束了士卒也该过上几天太平日子了。
韩信心急如焚,日夜兼程赶回了齐国,他最担心的是张政在撤军的过程中将齐国打个破破烂烂。现在齐国可是韩信自己的地盘,被打烂了最心痛的当然是韩信了。
幸好韩信赶回齐国时留守的齐军还没有和张政发生冲突。不过这令韩信更为发愁。要不要拦截张政成为了一个大问题,韩信生怕张政突然从什么地方冒出来,然后两军开战,这对韩信一点儿好处也没有,可不拦截在刘邦那里又交待不过去。韩信与张政交过手,虽然情报上说张政只带领了两万多人马,韩信也明白张政这两万人的战斗力不容小视。
就在大家都紧张兮兮之时,谁也没有想到第一个倒霉的竟然是张耳。被刘邦封为赵王的张耳虽然只管辖着原先赵国部分的土地,算起来也是一方诸侯。在围剿项羽的战斗中张耳得到了一个好差事,刘邦命令张耳固守赵国,严防北方汉国对赵国的进攻。
对刘邦这道命令张耳执行的很坚决。不用刘邦说张耳也会防着汉国,因为在此之前张政对陈馀和赵王歇多有支持,跟张耳的关系并不好,并且汉国已经抢走了赵国大部分的领土。
胆战心惊之中张耳过了许多天,对面汉国没有什么动静他才放下心来,随着项羽自杀的消息传来,张耳更安心了,项羽被消灭,张耳的压力大减。
就在这时汉国大将李左车率领十几万大军逼近了赵国边境。两军在旷野上相遇,张耳决定先与李左车交涉一番。
“李左车,我赵国与汉国历来友好,你为何要带兵侵犯我国边境。”张耳质问道。
“既然两国友好,刘邦为什么命令你们拦截我家大王,妄图对我家大王不利。”李左车也是理正辞严。
张耳这下郁闷了,拦截张政的命令是刘邦下的,他是刘邦封的王必须听从,可张政你带着军队在人家的土地上穿来穿去也不是个事啊,去的时候我假装没看到,现在张政没回来,李左车却先打上了门。
其实大家都明白,此时对话讲道理都起不了作用,需要双方各自亮出自己的肌肉,让对方感觉到自己的力量,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
张耳觉得自己也算是久经沙场了,对面的李左车当年还是自己的手下,在排兵布阵方面自己绝对胜过李左车,这么多年的书张耳也不是白读的。
张耳决定与李左车堂堂正正的一战。令张耳高兴的是李左车竟然答应了,双方约定了时间地点,在一片平原上摆开了战场。
张耳暗自高兴,战场的地点对赵国来说是十分有利的,在战前张耳已经派人打探过汉国的情况,李左车虽然号称领军十几万,实际上是带领了两万骑兵还有八万步卒。这时张耳最为不理解的是明明汉国可以制造出最好的战车,自己却不装备,反而一个劲的发展骑兵。以至于在张耳看来汉国始终没有正面作战的能力,张政所打的几仗都是靠偷袭得手。反观赵国虽然在兵力上少于李左车,只有七万多人,却兵种齐全,两千辆战车加上五千名骑兵,还有大量的步卒,可以组成庞大的军阵,碾压一切敢于接阵之敌。
战场之上鼓声阵阵,旗帜飘摇,双方都在紧张的向士卒下达着命令,变换着阵形,以应对敌人的攻击。
张耳觉得李左车同意在平原上决战就已经决定了汉军失败的命运。平原地区正好适合战车驰骋,上千辆战车一旦奔跑起来,将会是一支无坚不摧的力量。
为此张耳特意将自己的两千辆战车摆在了前方作为冲击力量,用骑兵护住两翼,步卒紧跟其后准备消灭被战车冲散的汉军队伍。
面对张耳,李左车似乎有些畏惧,还没开战就命令步卒退回大营固守,自己只带了两万名骑兵出战。这样一来在战场上反倒是赵国的兵力占优。
张耳发现了李左车的失误,毫不犹豫的下令发动了进攻,车声隆隆,战车进攻时声势浩大。一下子就把汉军吓住了,李左车自知骑兵无法正面与战车对抗,见赵国的上千辆战车冲了过来,竟然命令骑兵向两翼躲避。汉军的骑兵从中间分开,向着战场的两侧拼命的逃去,战车只一个冲锋就把李左车的骑兵冲散分成了两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