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张政占领的地盘小,而且许多事情都用上了军事管理的手段,所以没有感觉出来有那么多繁杂的事务要做。现在由于不断的向南推进占领了原先赵国的地方,政府的规模不断扩大,政务管理的不成熟就暴露了出来。许多问题官员们解决不了,不会解决,不知道找谁解决,最后这些问题一件件汇集到一起都送到了张政眼前,等待张政作最后的裁决。
张政从战场上归来之后只干了一天就觉得自己头昏脑胀,日子不能这样过下去了。这不光是张政劳累不劳累的问题。张政如果将自己陷入繁忙的琐事之中,对有些事情的决策很可能出现差错,从而给汉国造成重大损失。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张政叫来元芳进行商议,元芳的意见是在汉国完善旧有的“三公九卿”制度,增加国家决策层的人数来解决大王忙不过来的问题。
张政直接否定掉了这个提议,在张政看来,“三公九卿”制度效率十分低下,而且还会因为利益的诉求不同在国家内产生离心离德的纷争。
在元芳束手无策之时,张政说他有一个好办法。
张政说道:“我的办法叫做‘三省六部制’,根据政府不同的职能设立机构安排人员,各机构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分工明确便于开展工作。”
“‘三省六部制“?没有听说过,还请大王为臣解惑。”元芳听张政所说迷糊了,他连名字都没听说过,更别说具体怎么操作了。不过听这个名字还是比较文雅的,应该不是农民出身的大王自己生造。所以元芳才想听张政解释一下。
张政坐直了身子,同时示意旁边的侍从作好记录,才正色说道:“所谓的‘三省六部制’指的是一个国家的政府组织形式。这个国家权利最大的当然是大王我,我对国家的一切事务有最终的解释权和决定权。在大王之下设立三个平行的部门,分别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这就是所谓的‘三省。尚书省下又设立六个平行部门,分别为:吏部、礼部、兵部、户部、刑部和工部’这就是‘六部’。”
“这些部门的职责是什么?”元芳明白设立多少机构,机构叫什么名字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些机构的职责和有什么样的权力。
张政继续说道:“中书省主要负责与本王一起讨论法案的起草,草拟大王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查诏令内容,并根据情况退回给中书省,这两个部门是平级的决策机构。通过审查的法令交由尚书省执行。
“您的意思是中书省与大王一起商议事情怎么做,门下省研究可不可以这样做,决定作出之后由尚书省去做,实际上所有的具体工作都要由尚书省去做。”元芳尽量的用简单的语言总结出三省的特点所在,向张政求证着。
张政很欣慰,同聪明人说话就是容易,元芳几句话就将三省的职能说清清楚楚了,张政继续说道:“正因为所有的事情都要由尚书省来执行,所以才在尚书省以下设立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然后张政又向元芳详细的解释了六部的工作职能。
吏部:负责考核、任免官员;
户部:负责财政、国库;
礼部:负责考试、祭祀、典礼;
兵部:负责军事;
刑部:负责司法、审计事务。
工部:负责工程建设。
“这是一个不错的想法,只是在具体实施时会有许多要完善的地方。”元芳认真的听张政讲解,并对不明白的地方仔细询问。最后认可了张政的对政府进行改造的方案。
张政当然知道“三省六部制”这个办法不错,当年的历史课也不是白上的。
用历史书上的话讲: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官制史的重大变革,它标志着封建政治制度的成熟。此后,历朝基本上沿用这种制度,对于我国中央官制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
张政最看重的是“三省六部制”使汉国的官僚机构形成完整严密的体系,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张政作为大王的权力,国家所有的权力都归于张政一人。
这次改革官制爱影响最大的实际上是元芳,在汉国张政一直没有给元芳宰相的称号,元芳实际上行使宰相的权力。而“三省六部制”将相权一分为三,宰相少了对大王指手画脚的权力,加强了大王的权力。张政一直没有给元芳拜相,倒为今日进行改革减少了很多阻力。
在张政的设想中三高官官的级别要比丞相底很多,在大王面前只有建议和听从命令的资格,不会出现大王想干什么被反驳的事情。同时大王的诏令由多人共同商议拟定,又经过多人的审核,扩大了议政人员的名额,客观上收到了集思广益的效果。
在尚书省下设立的各部职责有明确的分工,有利于大王的集权与政令的贯彻执行,提高了行政效率,充分发挥了国家机构的效能,张政最希望看到的是各部门专心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而不是一天到晚讲什么春秋大义,对自己专业以外的事情指手画脚。
“汉国的军队全部由兵部管理吗?”元芳在听了张政的讲解外还是有些疑问,现在军队在汉国是最重要的部门,人员众多,机构庞大,而且关系到汉国的生死存亡。如果将军队全部交由尚书省下边的兵部来管理显然在级别上不太够。
“全国的兵马由本王统一指挥,同时设立总参谋部作为本王的助手,制定作战计划、处理日常事物。拜李左车为大将,负责具体的作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