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轮马车联通了城市,可也给张政带来了新的问题,那就是汉国的道路需要修缮了。四轮马车使用量增多的同时也暴露出来四轮马车对道路适应能力差的缺点。中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道路状况更为恶劣,这也是四轮马车在中国始终没能普及开来的主要原因。张政以国家的意志,设立驿站,开辟邮路,使得四轮马车的数量大增。而四轮马车对道路适应能力差的弱点暴露无遗。
“看来汉国的路需要修缮了。”这天早朝快要结束之时张政提到。
“大王万万不可啊。秦国就是因为修路才亡的国。”一个大臣马上跳出来表示了反对。
大臣的意思张政懂。秦国的灭亡是由于对百姓的横征暴敛,秦国的民众除了交纳赋税外每年还要服沉重的徭役,为秦国皇帝的享受而出力。
秦国征召来的民众主要从事着几项工程,一是在咸阳修建宫殿,在郦山修建陵墓,另外就是修建通往全国的道路了。
修建宫殿和陵墓肯定是不对的,不过修建道路这事还是体现出了秦国皇帝的远见卓识。
想要统治一个庞大的帝国,道路交通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在商周时代由于生产力低下,道路交通条件恶劣,想从一个地方去到另外的地方是十分困难的。帝王想要统治国家只得利用亲情和血缘为纽带。到了秦朝这一切都行不通了,秦始皇统一全国之后想要巩固自己的统治,就要让自己的兵马随时可以到达帝国的任意地方。所以秦始皇才修造了贯通全国的驰道和直道。而为修造这些道路逼得百姓造反,使得秦国最终灭亡说来也是令人叹息。所以一提到修路汉国的大臣马上跳出来反对。
“路还是要修的,这次修路我们不征召百姓徭役,准备用有尝服务的方式,付给来修路的百姓报酬。”张政比大臣们更知道道路通畅对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在大臣们看来,百姓被固定有一个地方才好,在那里老老实实的种田生产,一辈子也不离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所以这道路好坏无所谓。张政却明白百姓生产出来的产品要流动起来成为商品,才能为全社会所用,才能增加价值。所以路途通畅对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以至于有了“要想富先修路”的说法。
“不征召百姓怎么修路?百姓给官府干活还要工钱?”张政所说的东西一时颠覆了大臣们惯有的认知。
“今后官府财富的来源主要就是向百姓征税,征税得到的钱财要通过各项工程返还给百姓,这就是所谓的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以后官府的所用工程都要有足够的财力才去做,不再无偿征召百姓服徭役。”张政为今后官府的工作定下了一条准则。
“大王有修路所需的钱财吗?”大臣问道。
“如果只是修缮几条主要道路的话官府的财力还是可以支撑的。”元芳这时站出来说道。实际上这几年张政通过向其国家贩卖铁器、食盐等物品,还是积累了一些钱财的,而张政也急需将这些钱财花费到百姓之中,让钱流动起来,这次修路倒是一个好机会。
话说到这里大臣们不再反驳了。由官府出钱百姓出力,剥削百姓根本就谈不上,这对百姓来说也许还是件好事。至于道路怎么修,大臣们还真没有多少懂的。
修缮道路的提议通过,张政马上命人开始执行。对于这项工程张政还是很小心的,最终确定投入力量修缮的只有从蓟城向外延伸到几个大的城池的道路,这几条路使用频繁,同时也是汉队机动作战的必经之路。
府衙的门口又贴出了告示,引得许多闲人围观。
“上面写的什么?”很多人是不识字的,围着告示看也看不出个所以然来,却喜欢向告示底下凑。
“上面写着官府要修路,准备招工呢。”有识字的人为了显示自己的学识,上去把告示读了一遍又开始解释。
“又不是好消息,不知这次官府要修多少路?征召的范围在哪里?最好不要征召到我头上。”人群中有人首先想到自己的利益。
“这次你错了,被召上了才是好事,此次修路官府决定给参加工作的百姓发放工钱,如果努力工作每天可以拿到不少于十文钱的工钱,这十文钱让全家吃顿饱饭还是没问题的。总比在这里闲逛强。”识字的先生有些学问,很快就抓住了问题的关键。
“给官府干活还给钱,真的能拿到工钱吗?”许多人对此表示怀疑。
蓟城之外的大路上,官吏带领着新召募来的工人开始了修路工程。
道路的总体规划已经做完,官吏要做的只是作好自己管辖的那一段就行了。
从蓟城衙门里抽调来监督修路的小吏心情不错,本听说要被派到城外风餐露宿的修路是个苦差事,到了才知道大王为了修路决定给参加修理的官吏额外的补贴,几个月下来可以多拿一倍的工资,急需用钱成亲的小吏对这工作求之不得。而且到了工地上,小吏成了最受尊敬的人,他所负责路段的工和验收,工钱发放都由小吏说了算。虽然小吏上面还有官员监督,但那种许多人在自己面前点头哈腰说好话的感觉真好。
“我要是能学会那水泥和石头砌墙的技术就好了。”小吏也有点儿遗憾,修路工程的重要路段要用水泥和石头架桥,负责监督那些路段的官吏属于技术人员,他们的补贴比其他路段要高很多,这让小吏很是羡慕。
“开工了,都给我认真干,干的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