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定谔蹲在椅子上, 颇有些无聊的晃着自己的大尾巴, 许娘子则是坐在床边,低头缝制着什么。
外面的雪刚刚停了下来,从窗户向外望去, 一片银装素裹的景色。比起外面的寒冷, 许娘子所在屋子里,却是十分温暖。
刚入冬的时候,周子钰就找了匠人,绘制了图纸,又经过反复试验, 把家里的卧房都盘了火炕。
在历史上, 火炕进驻中原是在北宋灭亡后, 由女真人带过来的。这个时候的汴京人民,还多依靠炭火盆、熏笼等器具来取暖, 跟火炕比起来,无论是方便程度还是温暖程度,都差的很远。
先是赵宗谔从周子钰这里得到方法, 把自家府里也都盘上了炕,同他家认识的人也纷纷效仿, 一时间, 倒是叫周子钰同做火炕的匠人赚了个盆满钵盈。
那个匠人感激周子钰,有好些人找他, 希望能学习或者买断这门技术, 这名匠人都拒绝了。周子钰倒是劝他不必如此, 火炕以后肯定会有人仿制,大不了,让每个来学习的人都交上一笔“学费”,分给自己一部分就行了。
于是,既自行车后,火炕也提前进入了汴京人民的生活,只要是家里不差钱的,基本上都盘了火炕,订单巨多,倒是叫盘炕的匠人们赚了许多钱,想必今年很多人能过上一个好年了。
冬天也是特别适合滋补的一个季节,见雪停了,周子钰便拿了些钱,出门买菜。
出了温暖的屋子,到大街上被寒风一吹,周子钰便觉得耳朵和手特别冷,他紧了紧脖子上的围巾,朝常去的街角走去。
由于已是冬季,市面上的蔬菜种类骤降,尤其是一些青菜,已经涨价到比肉类还要贵了。
现在市面上已经有了暖房的技术,可以在冬天种出新鲜的青菜,不过成本较高,种出的蔬菜量也较少,昂贵的价格让寻常人很难吃到。
周子钰的烧烤店里,烤蔬菜的价格也上涨了许多。好在周子钰今年赚了不少钱,青菜还是吃的起的,按他的想法,越是冬季,就更加需要补充维生素了。
不过还没等他去买,昨天周子钰的舅舅,许良倒是给他们送来了一波蔬菜,是家里暖房种的,周子钰的外公会这门技术,每年冬天种上一批,可以多赚些钱。
有了青菜,今天又是这一年的第一场雪,周子钰就琢磨着放出火锅这个大招。
火锅最早并不叫火锅,《山家清供》里就记载过一种“拔霞供”的吃法。把兔子肉切成薄片,用筷子夹住,在沸腾的辣汤里一撩拨,马上就变成像云霞一般的颜色,再蘸一蘸用“酒酱椒料”特制而成的调料,就成了。
入口一咬,特别的鲜美泼辣,冬季吃起来,也十分的过瘾。又因为颜色的原因,便将这种吃法命名为“拔霞供”,这名字单是听起来,就充满了画面感。
后来的人们,才广泛的使用了“涮”的方法,也不拘是兔肉,各种蔬菜、肉类都可以丢进锅里涮熟,再蘸着酱吃。到了今天,更是发展出了各种口味的涮火锅。
周子钰打算买只野兔,再弄些鱼片、羊肉卷之类的,中午吃这个也暖和。
虽然雪暂时停了,但路面上,也积了厚厚的一层雪,走起来嘎吱嘎吱的响。周子钰看见街上有不少店铺,都在门前扫雪,又有调皮的小孩子,团着雪团,在热热闹闹的打雪仗。
“砰。”正看着,周子钰就被误伤了,雪团好巧不巧的,正好打在他脖子附近,有不少雪屑还调皮的碰到了他的皮肤。
周子钰赶忙抖了抖围巾,“大哥哥,我不是故意的。”砸到他的小孩儿冲这边喊了一声,就快快活活的跑开了。
可惜的是,并不是所有人都会在雪天里展露笑颜的,周子钰还看到有些路人身上只穿着布衣,不是太厚,但看起来也并不是太暖和。原来太宗皇帝没有推广棉花时,由于棉花产量少,丝织品的价格又太高,贫穷人家常常用纸来做衣服。
因为楮是这个时候造纸的主要原料,所以也称为楮冠,除了纸做的衣服,还有纸帐、纸被等。老实说,周子钰第一次听说时,很是怀疑这些纸物品的保暖性。
不过现在这种纸衣也不太常见了,有了产量丰富的棉花,即便是穷苦人家,也能穿的起棉布所制成的衣服了。
“我有大布衣,不忧天早霜。”虽然有各种诗句称赞棉衣,可还有相当一部分下层人民,只停留在有衣穿,但也不是特别的保暖,不过比起以前,还是好上许多的。
周子钰到相熟的店家那里,基本买齐了自己所需要的材料,到最后,才去买鱼。
卖活鱼的小贩们,都用较浅的木桶,把鱼们用柳条穿着放在清水里泡着,等着顾客来买,或者挑着木桶,沿街贩卖。
因为家里养了薛定谔,周子钰也会经常去买一些新鲜的鱼,给薛定谔加加餐。所以他同卖鱼的小贩也比较熟悉。
街角处有一家是周子钰经常去的,卖鱼的小贩姓范,年龄不太大,周子钰来买鱼时,听说他家里养猫,范小郎每次就会多给两串小毛鱼,一来二去的,两人也熟悉了起来,周子钰一般都在他这儿买鱼。
“钰哥儿来啦。”范小郎正在给一位妇人装鱼,看见周子钰来了,便热情的同他打了个招呼。
周子钰也冲他点了点头,“二百七十二文,算你二百七吧。”范小郎对妇人笑道,那妇人点点头,掏了钱后,提着一条活蹦乱跳的鱼离开了。
范小郎吸吸鼻子,又搓了搓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