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仙侠修真>夺鼎1617>第二百九十一章 第二次摸清家底
铁钢数百吨的数量,这个数字在守汉看来存在着计算上的错误。

他们是从各个高炉进行调查后将各自的数据相加而得出的生产总量,殊不知,每一个高炉担负的任务不同。大量的生铁被冶炼出来之后,分别被加工成熟铁、九转钢、普通钢和呲铁钢等各类产品。这就等于是将生铁这种最低端的产品和几种成品重复计算。

实际上,作为河静几家大型企业的东家,对于钢铁的实际产量,守汉比任何人都要清楚。他的签押房文件柜里边便放着河静冶金和河静制造等企业的报表,上面清楚的报告着钢铁的年产量和加工钢铁的数量。

眼下南中的钢铁年产量不过三十万吨。除了足够为各处新建设的村镇城市提供足够的钢铁来保证家中的锅碗瓢盆菜刀锄头犁铧锹镐等日常使用的生产、生活工具以外。就是各个新建地所需要的刀枪和小型火炮。以及那些被一甲一兵制度选拔上来的动员兵提供盔甲之需要。

但是,除此之外,南中军已经开始对造船业实行球墨铸铁做龙骨,以保证大船的建造需要。

即便是如此,在没有开发出铁甲舰、铁路这几个消耗钢铁的巨兽之前。守汉和他的助手们,一直都在为钢铁的去处而发愁,不得不为这钢铁巨兽去寻找新的领地。

所以,北上佛山、西去天竺,东向九州、本州,都是成为了倾销钢铁的主要途径。

“只有三十万吨钢铁便已经令我有些手足无措,当真如你等所言,五座高炉每日每座炉子出产数百吨钢铁,只怕我就要去跳海了。”

守汉在心里默默的计算了一下这种统计方式和实际上的生产数量之间的差距,不由得内心苦笑一声。只有当家人才知道马老爷子所说的那种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市场之间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又切实存在的微妙而又危险的关系。

“每日每炉数百吨?便是三百吨,一日便是一千五百吨,一年便是只按照三百天计算要多少吨了?四十五万吨!足足比眼下的钢铁产量多出来了一半,你们是打算让我去死吗?”

一边苦笑着,一面用朱笔在钢铁产量一栏中打上了一个记号。标识着这个数字存在问题,只能用于宣传,不能用于实际上的推演和估算使用。

“十二座船坞,可以对自常胜号以下吨位船只进行检修、制造。另有民间船厂船坞四十座,可以用于修造各类船只。我南中若是船厂敞开运行,木材供应充足,每月可以制造出四十条各类船只下水!”

这数字是包括了民间的那些二百料以上的渔船和小型货船,不完全都是军舰。若是都是如同常胜号那样的艨艟巨舰,动辄便是数百水兵在上面操作帆索舵桅火炮的话,就算是如今的海上马车夫荷兰人也出不起这么多的水手。

但是,接下来的两组数字则是令守汉和李沛霖越发的几分欢喜几分愁。

“我们的瓷器工坊和玻璃烧制行业,如今拥有工人一万七八千人。瓷器窑口十二座,玻璃工坊九处。每年可以烧制瓷器九十万套,其中骨质瓷六十万套,百合瓷二十万套,其他粗瓷十万套。玻璃工坊数目不详。因为与制造千里眼、制造镜子等行业紧密相连,属下等也不好过于逼问。”

对于瓷器和玻璃行业给自己带来的暴利,守汉心中比任何人都清楚。

瓷器,特别是那些中高端的骨质瓷和百合瓷,大多是北上卖给内地。或是西进。被那些欧洲来的客商、天竺和阿拉伯的商人买走。换回大量的金银和物资。而玻璃,除了安装在房屋之上,制造出水晶宫和镜殿。更多的是用来制造各种大小不一的镜子、望远镜和炮队镜。

而另外一组数字,是关于纺织行业的。

“我南中现有果下马纺织机一千二百三十九台,纺织行业从业人员二万八千余人。涵盖了从棉花分拣,梳理、清洗、纺织、机器养护,制衣等诸多环节行业。”

合上手中的记事本,那承宣郎向守汉看了看,仔细的观察他脸上的表情,似乎有些话要说。

“郭大人,有什么话要说便说就是了。”一旁的李沛霖给他打气壮胆。

“是!多谢长史大人!”郭承宣便大着胆子向守汉和李沛霖说出了自己的一番看法。

“这纺织业的调查是属下自己带人去做的。各处的工场场主。无论是官营的还是民营的额,都有着开工不足的问题。场主们说,眼下纺织娘人手充足,只要在家中会纺纱织布的,稍加培训,便可以上机织出较松江细布更加细密结实的棉布来。纺织机器也可以三班倒。除了日常维护保养检修之外,人歇机器不歇,这样的话,产出还可以多出至少一倍以上。只可惜,只可惜。。。。。”

“只可惜棉花来源不足。”

守汉回敬了他一句。

“是也不是?”

“主公圣明烛照。果然是什么事情都瞒不过你!”

“郭大人,你这差事办的不错。但是你也应该发现了一个问题,我南中如今缺少的依旧是人!不是耕田种地的人,而是可以操作大船的人!”

只有有了足够的水手,打造出来的大船才能够往天竺等地,为南中的钢铁行业、棉布、瓷器行业开拓新的市场。同时为纺织行业换回大量的棉花等原料。

否则,这运力不足的问题,将是困扰南中军下一步发展的瓶颈。甚至会将南中军扼杀。

“那,主公,我们北上将广东水师和广东沿海的船只收编了便是!如果


状态提示:第二百九十一章 第二次摸清家底--第3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