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定国与刘文秀却很清楚,想要继续抗清,大明这杆旗就不能倒,坚定维护永历的正统地位,虽然孙可望野心昭然若揭,但为了团结,李定国一向忍耐,但去年,李定国在广西桂林和湖南衡州两蹶名王,天下震动,此等功勋,功高盖主,让孙可望坐立不安,因为故意找李定国的麻烦,内战处于一触即发的状态,好在李定国为维护大局,让出了湖南、贵州和云南,领军南下广西,用了短短半年便是再次收复广西大部,避开了孙可望的谋害,也不去挑战其地位。
因为合众国的这方强大势力的存在,孙可望的危机感更强,其对忠心明臣的迫害和对皇帝的控制更强更疯狂,因此在李定国两蹶名王之后,就迫不及待的封其为一字王晋王,与秦王孙可望平起平坐,原本以为这样李定国就会发兵解其困顿,可李定国受晋王封赏,却无意掀起内战。
[原本历史中,是三年后才封的晋王]
“倒是明勋有先见之明,在西军内部,向来深交定国而疏远可望。”林诚笑呵呵的说道。
李明勋摆摆手,在他的眼中,南明时代,大明一脉中,也只有李定国堪称豪杰英雄,自然有意深交了,他问道:“李定国此番何意啊?”
曾樱道:“如今李定国麾下尚且有精兵三万余,其意图恢复两广,再攻福建。”
按照李定国原本的战争规划,应当是先复湖广,切断江南与四川的交通,收复四川之后,全力沿江南下,与监国所部夹攻江南,只要恢复江南半壁,则大事可成,可孙可望突然起了内讧,让这个战略计划功亏一篑。
而如今西南半壁已经不给李定国支持,李定国决意联络东南沿海各方势力,恢复两广,先有根基之地,而曾樱避重就轻,并未全然明说,实际上,李定国不太想联络合众国,并非其像孙可望那般警惕合众国,视合众国为抗清盟主的竞争者,而是李定国认为引入合众国这个‘外援’会带来诸多问题,最重要的就是‘复土何归’,这在当年东西勋并立的时代已经成主要矛盾了。
但定国也清楚,恢复两广,其助力有粤西的琼藩、顺军等部和舟山的监国一脉,但李定国这一年来与之联络,得到的答复大多相同——需合众国参与,在抗清御虏统一阵线下行事。
李定国这才清楚,避开合众国是不可能的,在沿海抗清势力之中,合众国既是主心骨,又是军心所在,没有合众国支持,许多军阀不想战也不敢战,而跟着合众国抗清,大赚特赚不敢说,但是从未吃亏是真的。
“也就是说,晋王想与我国结盟了?”李明勋问道。
曾樱重重点头:“殿下正有此意!”
李明勋笑了:“那晋王想以何身份与我结盟,西营首领?”
曾樱连连摇头:“晋王暂无讨逆计划,为顾全大局,先以伐清为主,因此,当以晋藩之主的身份结盟,也愿意加入抗清御虏统一阵线。”
张献忠死后,四位义子掌握西营大权,如今艾能奇已经战死,其余三位义子中,刘文秀反对孙可望意图自立,不奉其号令,此番隐居在昆明修禅,而李定国掌握广西,张献忠则坐镇贵阳,领导湘、川两大战场,西营事实上分裂,而李定国麾下只有三万余,大部兵马在孙可望掌握之中。
在西营决意出滇抗清的时候,李明勋曾经派人秘密联络李定国,愿意助其夺取西营大权,囚禁孙可望,虽然那时候孙、李二人已经不睦,但李定国还是拒绝了这番好意,那个时候,李明勋甚至决定,只要李定国主政西南,那便向荷兰人退步,全力反清,可惜的是,未曾成行。
而李定国以晋藩之主名义结盟,那意义便是不同了,其麾下三万兵马是不弱,但与西军目前二十万大军相比,却是杯水车薪。
“关于收复广东,晋王还尚犹疑,全因复土何归的问题,晋王的意思,若是联盟,广州府与梅关进退,潮州府与分水关同命,不知阁下以为如何?”曾樱问道。
李明勋笑了笑,设立这般条件,可见李定国不仅忠勇,政治手腕也是不差的,其不想以出兵和战功分配收复之地,而是让责任与收获挂钩,谁保卫两广出力多,谁就占据繁盛之地。
对于李定国,李明勋不似对待大明那般苛责,他微笑说道:“这条件我答应了。”
“那阁下若有意见,可否告知,本官也好。”曾樱万分欣喜。
李明勋摆摆手:“不,曾先生无需再为此事忙碌了,我已经想好了,再过两日便是去广西,亲自会会这位两蹶名王的晋王殿下。”
曾樱稍作犹豫,看四下无人,连忙说道:“明勋啊,李定国此人自幼长于军中,最是桀骜,不懂收敛,其素来跋扈自专,你若是与他会面,怕是怕是。”
李明勋当然知道曾樱是担心李定国那臭脾气会惹恼自己,但是他倒是不以为然,在曾樱这些文官眼里,这些武将从来都是跋扈专断的,哪有什么好人啊,曾樱这还是好的,至少认可李定国的功绩,在很多大明文官群体中,还以贼名称呼定国、可望呢。李明勋笑道:“老先生,我也是久历军旅,发号施令,若论桀骜跋扈,怕是不亚于他吧,你莫要以为他能欺负的了我,两蹶名王是功勋卓著,可我军杀的爱新觉罗多了,连皇帝、摄政王都是死于我军手下,还怕他不成。”
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