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玄幻奇幻>都市基因神魔>第二十五章 争论声起

紧接着起讲——器者,各适其用而不能相通。成德之士,体无不具,故用无不周,非特为一才一艺而已。君子不器,以其无形而为上,斯为道矣。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而此三道,通达于六艺……

全篇格式,丝毫不差。并且全无艰涩僵硬的感觉。即便是不了解八股文格式的人,只要有些文言文的基础,也完全可以轻松的阅读和理解。

可阅读理解和写作完全不是一回事,这篇严格遵照八股文格式的作文,别说现代已经习惯了白话文的人很难写出,水平远不如此篇。就算是将这篇《君子不器》,放到那些古之名家的八股文名篇之中,也绝不逊色分毫……

若是数百年前,仅凭这一手上好的书法,以及这写八股文的功力,这少年便可金榜题名。虽然未必能当进士,但中个举人,一生富贵是绝对不成问题。无论如何都当得起才子的称号!……

白山黑水间,那个做访谈节目的省台,并不算出名,在华夏的受众并不算多。文言文和八股文这种话题,更是小众中的小众。如果不是借着高考满分作文这个话题,恐怕连看这个节目的人都少得可怜。

可是,这两位老先生在网络上的点评和转发,就完全是两个概念了。别看这两个老先生平常不怎么发言,但和这两位老先生互粉的,那都是重量级的存在。每一位老先生,都有上百万的真实粉丝。

两位老先生这一点评和转发,顿时激起千层浪,许多人即便不看在樊尘的文章和书法上,也会看在这两个老先生的面子上,转发一下。普通的网友更是看热闹的不嫌事儿大,纷纷留言点评。嬉笑怒骂,冷嘲热讽,不一而足。

一时间,网络上乱成一团。樊尘,满分作文,瘦金体,八股文之类的字眼,在短短几个小时内,成为热搜和推荐上的热门字眼。

樊尘对此懵然无知,看完电视的访谈节目后,就睡觉去了。他这个刚进入到网络时代没有几个月的人,对于网络的力量,一无所知……

直到第二天早晨,樊尘被手机接连不断的来电铃声叫醒。才发现手机上,已经有几十个未接来电,有的号码他认识,要么是原来的同学和老师,要么就是昨天打电话联系过的各高校的招生组,有的号码却很陌生,樊尘根本不知道是谁打的。

老王还给他发了一条短信:“樊尘,你醒了没有,赶快上网看看吧!你那篇满分作文《君子不器》火了!”

樊尘打开手机上,那些受众极广的app,便见热门推荐上,出现了《瘦金体八股文,成为高考满分作文》的报道——……八股文缘起于宋代,直至明代,有了相对严格的程式。在华夏兴盛数百年,一直都是明清两代考四书五经的专用文体。数百年前,华夏以科举取士,考试内容当中,没有什么数理化,有的只是四书五经,有的只是圣人的微言大义。

八股文讲究的就是代圣人立言。所以,当年的科举取士,基本上可以说是得八股者得天下。

而八股文这种文体,也确实有独到之处,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整个的流程与格式,看似僵硬死板,实际上确实一个完成的思维流程和体系。

所以,即便是深谙科举弊病,对八股文冷嘲热讽的吴敬梓,也在《儒林外史》第十一回写道:“八股文若做的好,随你做什么东西,要诗就诗,要赋就赋,都是一鞭一条痕,一掴一掌血。”

只不过,后来的八股文,在前清中后期,开始变得僵硬死板。无论是康熙还是乾隆,两朝都曾有过废除八股文的提议。可要是废除了八股文,一时之间,却也没有更好的选拔人才的方法。便只能将八股取士的方法沿袭了下来。

直到后来,西洋的科学和教育方法传入华夏。华夏才彻底的将八股取士的人才选拔方式放弃掉。自此,八股文开始为华夏整个文明体系的缺陷背锅,成为被批驳的文体。

不过,是金子总是会发光的。毫无价值的东西,怎么可能在流传数百年,并鼎盛一时?古人欠缺的不过是知识积累而已,又不是智商。在八股文被放弃,被批驳了一百多年后,华夏人终于开始正视八股文,这种曾经煊赫一时的文体。

并将其中的闪光点,和有价值的地方,一点一点的提炼出来……

看到此处,樊尘心中喟叹,看来虽然西洋科学如今成为主导,但华夏的文脉未失。并没有丢掉根本。

当然,最精彩的不是报道,而是网友评论。有太多的人看不懂这篇《君子不器》。自己不懂,当然不是自己的问题,而是这篇文章写得不好!

——这篇什么所谓的《君子不器》,居然能得满分?当然,以水平论,得四十九分,或者四十八分。还是可以的。至少这篇文章一般人看不懂,用来蒙人还是可以的……

——文章还算可以,可对于许多看不懂文言文的人来说,太过艰深,根本不能服众,总不能因为是文言文写的,就认为其比白话文写的好!

——大清已经亡了,怎么还有人写什么八股文?

——这些年来,高考的作文格式,变得越来越僵化,早就有‘现代八股文’之称。现在又是一篇纯粹的八股文成了满分作文。难道说,语文作文这种文体,真的要向着八股文的方向靠拢不成?

——光会写什么八股文,现代科学呢?芯片谁来研究?

状态提示:第二十五章 争论声起--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