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份访谈资料,是京城外国语大学的校学生会文化中心部长程铭月组织,记者部相关成员收集资料而来,京城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郑超凡同学——也就是我,修订成书的,这份前言,也是程铭月邀请我编写。程学妹对我说,谨以此书,赠给京城外国语大学西班牙语专业7659届优秀毕业生崔小丽学姐。
早在被录取之际,我便从其他学长学姐处听说了崔小丽学姐的光辉事迹,她是京城外国语大学7654级的女生,比我高一年级,京城众校联合会的校星群石碑上,她的名字也在其中。现在她依旧在京城带职读博,我偶尔也会与她会晤,因此本作的编写也得到了崔小丽学姐的指导。
崔小丽来自南庄,在秦桥参加高考,7654年以铁金省第一百零二名的身份考入京城外国语大学,自此传说打响,京城众校联合会多了一颗闪耀的恒星。多次获奖,屡屡夺冠的她,虽然身处京城这个群雄争锋的地方,但还是脱颖而出,得到了全京城仅200个的,将名字刻在京城众校联合会校星群7659星云(京城外国语大学本科五年)上的机会。我也是一位铁金省人,这大概也是程铭月为什么会邀请我来编写前言的一部分吧。
《烈胆青锋》,这个名字一如崔小丽学姐的性格,据崔学姐的好友描述,她行事一向雷厉风行,而且非常坚强,因而才能在小时候被冠以“青锋女神”这个名号。但是,侠女亦有柔情,在采访中我们得以看到学姐生活的方方面面,她是一位非常值得我们去编写这样一部传记的明星学姐。
这部作品,作为《京城群星》7662年的一部分,我们必然要严谨收集大量资料,为此,我们感谢收集资料的京城外国语大学校学生会的全体成员。同时,几位与崔小丽关系甚好的学长学姐,也参与了本作的资料提供。包括京城大学教育学博士海云烟先生、京城大学新闻系博士唐子昕女士、外交学院国家边境关系研究院的海秋月女士、京城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齐薇玉女士、京城大学医学部赵千机先生、北明湖财经大学新闻系博士乔琳雅女士和祝玉雪女士、京城作协林婉龙女士等人,他们热情地接受了记着组的采访,并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参考资料和崔小丽学姐的事迹,我们对他们致以诚挚感谢。
除此之外,我们还要致敬崔小丽学姐的表姐京城财经大学国际金融博士白凌琪女士、崔小丽学姐的妹妹南庄大学海洋学博士崔小萌小姐、崔小丽学姐的辅导员京城外国语大学的张汉博先生,以及她的男友,京城政法大学博士薛宗盛先生等人。他们为本作的资料修订提供了巨大的帮助,同时也是本作末端赠文的执笔人。作为最贴近崔小丽学姐的几位成员,他们是确保这部传记真实可靠,教育意义更深的关键。
崔小丽学姐的高中,秦桥市第根号三中学(以下简称根三中),原为秦桥是第三中学高中部,后来因秦桥三中初中部扩建,7114年秋,高中部迁出并独立建校,是为根三中。经过五百余年的积淀,根三中已然成为京城众校联合会最大的生源地之一。这为本作编写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京城众校联合会诞生于7500年,由时任京城教育部部长的毛文涛先生组织成立。联合会的诞生,为京城各大高校资源共享、文化传承、教育发展等各个方面有巨大的帮助,《京城群星》也由毛文涛先生一手创办,从无到有,已然成为全国极具影响力的期刊之一,有幸为这部作品留下属于自己的文墨,惊喜至极。为此,除了保证资料的真实可靠之外,整理并润色完成后,我也第一时间邀请我的导师黄韬先生品评,我想,无论是作为对崔小丽学姐的极大敬仰,还是作为对这部经典作品的珍视,我也一定需要将这部作品写好。
然而,我毕竟还tooyoung(太年轻),我是参与今年《京城群星》的编写的人里面最年轻的一位,同时也是资历最低的一位。程铭月邀请我的时候,我也有推辞,我说“让资历更深的林婉龙学姐或者金叶白学姐去写吧,她们肯定比我写得好”。黄老师却说,“知道你缺少练笔的机会,程同学这不是给你机会了嘛,再说了,你正好也可以借这个机会看看将来他们怎么写你的嘛。”
话虽这么说,我依然觉得,把这个机会给我,实在是太过信任我了。崔小丽学姐的这部传记,就这样无奈地成了我班门弄斧的作品。我当然会倍加重视,努力深孚众望。但我确定的一点是,我肯定比不上那些资历更深的编者、读者、社会各界学者,若是本文贻笑大方,恳请批评赐教。
郑超凡,7661年3月22日,写于京城师范大学文研基地。
本书由潇湘书院首发,请勿转载!